首页 > 历史阅读 / 正文

康熙大帝,曾被后世夸誉为“千古一帝”。此论一出,堪与其试剑比高的帝王圣君,就只剩下一位了,那就是同被尊为得“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为什么要先谈“千古一帝”的问题呢?不是谈康熙穿越雍正朝的事么?因为,“千古一帝”是皇帝级别中最稀有、最顶尖的层次,这个层次的皇帝,内外兼修不说,能力和贡献对世界、对国家、对时代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上下五千年、悠悠华夏一共才出了曲指可数的二个人。如果康熙的“千古一帝”所赞不谬,那新政还轮得上雍正去搞么?
显然,这种尊号对康熙帝来说,属赞誉太过。不说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国,功比三皇、勋越五帝;就说始皇帝所成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度同制、开郡县废封土、置三公九卿等诸项功绩,这件件桩桩,也皆为震古铄今的华夏首创。
从世界格局的角度来看,比之于首创中央集权制的始皇帝,康熙爷不过若一守成之君尔。要知道,始皇帝的扫合统一和施政所为,不仅让偏居一隅的秦国走向世界大国之列,而且还牢牢匡定了2千多年以来,中国国运的走向和疆域版图的框架。
让这个国家从此再不会因内外的文化、军事、经济、政治的变迁,而永远成为四分五裂的一盘散沙。看看欧洲,上面有多少个弹丸小国,看看苏联,分裂成了多少个共和国。中国所拥有的世界级的国家分裂弥合的自愈能力,就是拜始皇帝所赐!
康熙大帝,虽也算是一个开拓性的君王,他的功绩却仅是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疆域版图的伟大君王。以历史眼光来看的。康熙爷和雍正爷只能算是有清一朝之内开拓守成的合壁之君。

搞清了两个“千古一帝”在世界历史链上的位置之后,康熙爷的能力范围便清晰起来了。从让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角度来看,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的康熙爷,不过是站在始皇帝肩上的一位识时势的圣君而已。
不错,他是个国家统一的坚定捍卫者,但相比始皇帝世界级的作为,还是low了太多。没有秦始皇,现代中国能有多大的版图基本盘,都很值得怀疑。
即便是从300年的满清治国的角度来看,康熙大帝,那算不错的内政能力,还是大逊于雍正皇帝的内政力。
从行政史的角度来说,各国在各个历史阶段,皆遵循“治国先冶吏”这个内政的第一铁律。但这一铁律,却因中国特色的“家国一体”的缘由,又特别的对中国皇帝的素质,提出了极为变态的高要求。
这种难以企及的要求,完全是因特色体制,想拥有辖制天下一切公私空间的极权,才造成对皇权的反噬和自虐。
因为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国,实际上实行地是“顶级精英统治”的政略。一览各代盛世,除了要求皇帝能力要超强之外,代帝牧民的各级官吏也要足够的优秀。
可惜经科举甄选上来的官吏,终究大都也是良莠不齐、蛇口吞象之辈。代理人名不符实的糟糕状况,自然就对四海归一人的帝王的内政力提出畸高的要求。
如此看来,权利和义务,倒也是挺对等的哈,世界还是公平的。“四海付一人,功过归君王”,官员们深知自己终究不是那个最终的受益人,于是大都抱着“崽卖爷田心不疼”的心态去代帝牧民;
而胸怀家国、满足于温饱而治国的良臣,却始终都是稀有的!可是,可是……,帝王虽贵为天子,也终归是一个既要吃饭、也要出恭的人那,那来的,那么多内政力畸高的皇帝呢?

有么,没有吗?没有么,有吗?从满清御国的历史来看,那还是有的。但挽弓射雕、策马略地的康熙不是,所幸其子雍正是。
还得从冶吏方面来举例,康熙49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64万余两,涉及的官吏多达112人。
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对,仅将希福纳革职,勒令其他人上交贿款而已,是康熙不敢杀人么?当然不是,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死在康熙弓刀之下,何止万千人。
真正的原因是,满清入关后,仓促的效仿和蛮荒文化自身的局限,造成对中原行政架构,在理解上的浅尝辄止,最终让内政制度的不匹配和康熙在内政力上的欠缺,不巧落在了狼烟四起、百废待兴,这个不稳定的时段之上,让哪怕有雄霸天下、冶通九洲之心的康熙,也不敢在这个时段上大规模戮杀贪吏。
实际上,贪腐是一个渐进的自我加强过程,对它越是手软,就越激励贪腐行为的自我加强。一朝开国的时候,由于旧的统治关系被击垮,新生的统治者因为治国系统尚未稳定,总是小心翼翼地以奋进和清廉的面目,而示于民前。这不仅是王朝变迁的普适规律,更是百废待兴的经济所竭力渴求的局面。
何况满清铁骑入侵中原,推翻的,可不单单是一个大明朝,更是走进蛮荒文化直面与儒家文化的对峙的维艰困局,所以,满清天生自带有新朝卜立、民族矛盾、文化代差这三重刚性的劣势。

新生的满清王朝所濒临的危境,比大明立国时更险二筹。所幸,满清权贵不傻,除了用武力强迫汉民“剃发易服”,所引起屠城的作死之举外,马上就面南而跪,向主宰中原二千余年的儒家文化弃械投降、师习臣服。
以此换取在异族在统治上的合法性,才没被汉民和南明政权合力一股脑地赶出了关内。
然而,俗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冶国可是个细致活。饶是康熙帝雄蹈伟略、殚精竭虑,将如履薄冰的满清王朝提溜到“月亮之上”,可惜在康熙当政的时候,贪腐却不争气的在飞速蔓延着,尤其是当年弓马娴熟的八旗,进关不过几十年,便急不可耐的变成混吃等死的寄生虫,渐渐不堪大用了。
到了康熙朝末年,贪腐之祸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连清廉和有抱负的大臣,也不得不参与擅权贪污,以免遭致同僚的孤立和妖魔化。
于是便有了在上例之中,于军政上杀伐决断、纵横天下、赫赫威名的康熙大帝,在内政处事上却犹犹豫豫、投鼠忌器,终对众贪官纵宽轻罚。
其结果就是,到了雍正坐席的时候,服务生递给了雍正一份帐单,上面详列了他爹、他爷留给他付款的军政和内政上的双重严重亏空的帐单。康熙爷驾崩时,国库尚不足700万两白银。700万两,这么大一摊子国事,够干什么呢?你说,一万头操泥马从心头窜过的雍正帝,哪还有心思与众臣一起好好喝酒呢?

泪洒筵席当场,哽咽的雍正知道,自从当上了这个“满清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不仅自己约的炮,就连祖宗约好未打完的炮,终究也都要自己含泪忍痛去打完。何况康熙爷也是个伟主,不象后来的那啥乾隆,一个除了玩啥都不会的主。值,咱立马想办法补上亏空!
厚积薄发的雍正帝,以娴熟的内政技巧和宏伟的政冶抱负,在远比康熙朝还恶劣的境况下,向自身所代表的士绅阶级无差别的开战。盟军就只有二个,一个是前朝的张居正、另一个是当朝的十三爷。
“摊丁入亩”——得罪了所有的地主“改土归流”——得罪了所有的西南地方权贵势力“火耗归公”——得罪了所有的官员“官坤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得罪了所有的权贵士绅阶级
雍正王朝的“摊丁入亩”,在经济上,免除了历史上以一贯之了2千余年的“人头税”,舒缓了万民的重负;在政冶上,则免除了农民对土地的被迫依附。此等力举,仅在“万历中兴”时,大明贤相张居正搞过。
就这么一次,既成就了张首揆,也让张权相亡后,遭到士绅阶级疯狂地反扑,惨遭掘尸夺谥之伤。
士绅阶级为什么这么厉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表面看似帝王专权,实则帝王不过是士绅阶级的代言人。
士绅们,出则士,归则绅。出士则攫取天下最上游的资源,致仕还乡归养桑梓,又还是当地的名流绅士。触动利益,远比归置灵魂难了很多,可见雍正爷在当时革弊鼎新的勇气。
同期铺开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勒令免除天下官绅免赋不役,免差不纳的天赋专权,还有改养廉银之“火耗归公”,更有平等民权的“废除贱籍”。

够了,仅以雍正皇帝敢向强大的士绅阶级全面开战的勇气,就足以令他名垂青史,留芳百世了。
可偏偏青史不青,皆由强者书墨泼洒于史。士绅阶层是把持着社会最好资源的强者。所以,四爷除了十三爷和已作古的张首辅,就从来没有什么铁杆的盟友;
所以,雍正帝一出场就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注定了他的史评,一定是被妖魔化的贬书;注定了会以“夺谪”之述,来证伪他继位的合法性;也注定了会以“凶残寡恩”,来证伪他人格的健全;更注定了会以“血滴子”的恐怖,来证实雍正王朝的黑暗和高压。
经过霹雳般改革陈制、反腐饬吏、通缴亏空、整顿财政、改土归流,这位年近45,方登御大宝、大器晚成的皇帝,卯足了劲。
与士绅阶级对擂、与诸兄弟近战、与权臣年羹尧、隆科多对杀,他创设了令贪官污吏胆寒的“密折制度”,用连坐的“文字狱”来弹压言路,创立“军机处”绕过士绅专权的行政架构,来转传皇命诏旨;
但终究,是为了证实“为政务实、施政严猛”的方针,对于驱离满清政制沉疴的价值。
于是,外表波澜不兴、其貌不扬的雍正王朝,却悄悄地撑起乾隆一朝,表面的衣冠楚楚和雍容华贵好多年。及至乾隆接手乃父权杖,国库留给他造孽挥霍的,竟有5千万两之巨。莫道乾隆岁月静好,却是雍正为其在负重前行!
基于以上分析,在内政方面,施政宽纵犹豫若乾隆皇帝的康熙大帝,并没有办法,一展其在军政方面俯首即拾、旦夕克定的天赋和雄风。
幸有与雍正帝珠联璧合、前拓后守,方能令大清王朝延命三个一百年。康熙想走起雍正的新政,基于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没有完善、高压、偏门的内政制度的匹配,加上自身内政力的优裕从容,那可不是一般的有压力,而是压力大到了难以为继的问题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本文作者: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今日头条)
- 搜索
-
- 05-29晚清4大名臣中,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到底谁更厉害?答案很准
- 05-29为避嫌“高考移民”,12岁神童穿越五省回乡应考|午后余味
- 05-29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国古代是怎么打贸易战的
- 05-29小说:帝辛口味重,妃子拒绝之后,他竟怒杀两个大臣
- 05-29英国人说中国人都信奉基督教才是“文明曙光”,英国期待这种曙光
- 05-29我国古代传说的四名女医学大师
- 05-29清朝灭亡前,爱新觉罗家族为何不考虑迁回东北?
- 05-29曾经的日本第一金银矿山:新泻县佐渡岛
- 05-29此皇帝临幸过五千多嫔妃,留下数千位子女,发展到如今有百万后裔
- 05-29千古忠臣说“满足一条件我便投降”,敌国皇帝却选择痛下杀手
- 9999℃血战台儿庄幸存老兵,少将师长:别叫我将军,我只是个抗战老兵!
- 9998℃《琅琊榜》的4个遗腹子,同命不同运,也难道萧元启会黑化了
- 9998℃美国科技股见顶?或是迎来调整期
- 9996℃历史上这些皇帝的经典语录,你知道几个
- 9995℃民国首富盛宣怀:当年仅佣人就有二百七十七,今后世子孙家徒四壁
- 9995℃三张表,三段话,轻松了解中国历史
- 9994℃你不知道的十大野史
- 9993℃燕王朱棣造反成功的原因只有两个字,皇长孙朱允炆恰恰没有
- 9992℃他可能是明代锦衣卫头头里死得最奇葩的一个,不好意思我没忍住笑
- 9991℃不是肝癌,而是胆囊腺癌:孙中山先生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 05-28他生前骁勇善战,建功沙场;死后守护百姓,永世流芳
- 05-28徐志摩为爱选择与妻子离婚,为何林徽因却坚持放手,与梁思成结婚
- 05-27如果扶苏、韩世忠等人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啥
- 05-27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唯有一首入选小学教科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05-27民主不是好东西!百年前一名士写长诗揭露了美式民主的虚伪与丑陋
- 05-27重大史料汇编中出现的低级错误
- 05-27刘邦死后他的后宫怎么样了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 05-27古丝绸之路的沿线风光,风景美不胜收,看看有你的家乡没?
- 05-27他是刘邦身边最聪明之人,刘邦忌惮下属权势;遂辞官回家养老
- 05-27古代的告老还乡是现在的退休制度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历史 (14218)
- 中国古代史 (12213)
- 清朝 (7994)
- 历史 (6068)
- 唐朝 (5408)
- 明朝 (4594)
- 汉朝 (3801)
- 宋朝 (3628)
- 环球网 (3573)
- 康熙 (2440)
- 中国近代史 (2424)
- 雍正 (2335)
- 乾隆 (2265)
- 曹操 (2232)
- 中国 (2230)
- 公司 (2190)
- 台湾 (2119)
- 市场 (2052)
- 经济 (1911)
- 春秋战国 (1885)
- 日本 (1842)
- 唐太宗 (1826)
- 武则天 (1751)
- 刘邦 (1614)
- 娱乐 (1614)
- 文化 (1592)
- 企业 (1552)
- 大大 (1508)
- 刘备 (1403)
- 慈禧 (1397)
- 婚姻 (1388)
- 文物 (1374)
- 投资 (1369)
- 朱元璋 (1329)
- 美女 (1316)
- 手机 (1246)
- 岳飞 (1206)
- 诸葛亮 (1186)
- 汉武帝 (1175)
- 美国 (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