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温州江心屿景点介绍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温州有什么旅游景点,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温州江心屿景点介绍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温州江心屿有哪些景点八大特色景点介绍
在温州江心屿景区有着许多值得游玩的景点,还有著名的江心十景可以观赏,那么小伙伴们知道在江心屿景区有哪些特色景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年(1876)所订《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等四处“通商口岸,作为领事馆驻扎处所”,次年三月温州开埠。
1894年在东峰西南麓兴造五间三层西式楼房一座为领事馆,建筑面积409平方米。次年,又在东首建造三间两层楼房作为巡捕房。两楼既有欧洲建筑遗风,又有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艺术韵味。
温州**烈士纪念馆,前身原为龙翔寺。在东峰下,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建,名普寂禅院。1956年7月1日,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时期牺牲的烈士,在江心屿原普寂禅院废址上建成**烈士纪念馆,占地1873平方米。
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
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
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据《温州府志》记载:孤屿原为两岛,东西对峙,中贯川流,其间有龙潭,深幻莫测。
南宋绍兴七年(1137)奉诏而来的蜀僧青了,率众抛石填塞中川,二屿合二为一,并兴建中川寺,后两度毁于台风。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
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
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
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
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西塔位于西峰顶,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
塔高32米,底径7米,六面七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
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
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鸣,交响成趣。
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
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东塔位于东峰顶,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
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
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
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
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今塔仍巍峨雄伟,像一座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东峰之巅。
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
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
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宋崇宁元年(1102)建成,明正统年间重建。万历年间异人王叔杲复修时,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名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易其名。
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面阔三间,依山临流,西傍古塔,现匾“澄鲜阁”为谢稚柳所题。
二、江心屿景点介绍
1、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2、江心屿古时为两个小岛。东晋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
3、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
4、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
5、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
6、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7、 1974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进行航道整洁,滩涂改造。原来只有60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1000亩。其中扩建了小飞虹、盆景园、**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等,形成了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格局。
8、 1981年东西双塔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
9、 1997年东西双塔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
10、 1998年,市政府再一次投入3800万巨资启动“亮丽工程”并于1999年2月11日竣工,使夜游江心屿成为现实。
11、 2000年,东瓯大桥建成通车把江心屿和南岸的温州和北岸的瓯北连为一体,江心屿的西扩工程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12、 2006年6月,江心屿灯光秀开始动工建设,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
13、江心“十景”之说载于嘉庆年间《孤屿志》。江心屿每年不同时节,不同地点,有其独特的景观,前人因此推敲提炼为“十景”。
14、温州冬雪较少,人们见雪心喜,赴江心屿赏雪。白雪覆盖着山下的农舍,画面极佳,为十景中第一佳景。古人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15、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烟雨如丝,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颂馐疲骸笆茄谈词怯辏绮豢?**霏空潆,染得城头绿。”
16、东峰下,瓯潮涨落,太阳升起,朝霞染红潮水。有诗云:“殿角水禽鸣,曙色扶桑东,飞霞捧日寂,亦作玛瑙红。”
17、中秋之色,从东峰山巅遥望瓯江,只见月出于东山之上。古人题景诗曰:“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晓风,江长飘玉带,人生琉璃中。”
18、于浩然楼上聆听瓯潮澎湃,水石相击。古人题云“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19、从西峰山隔江遥望鹿城西门外的翠微山,夕阳西下。古人题景诗云:“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
20、傍晚远浦渔船扬帆归来。古人题诗曰:“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
21、风尾鱼的渔船灯火遍燃,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写景诗曰:“衲子入定来,斋堂钟磬罢,唯有渔舟灯,几点汀洲夜。”
22、盛暑时节,江心屿的竹林下,是人们纳凉的地方,风吹竹声。古人题景诗云:“洁夏绿筠荫,南熏披袂袂,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23、龙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和尚们就去提水煎茶。古人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禅。”
24、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
25、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26、兴庆寺原名净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驻跸孤屿时,改称兴庆。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寺两侧有琉璃泉,泉水清冽,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墙内有橄榄一株,相传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郡守卫承芳所植,今尚结果累累。建国后温州市博物馆建于此寺,常年展出历史文物。
27、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
28、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29、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
30、澄鲜阁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远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31、象岩与狮岩象岩在屿东江中,因石色洁白,鼻长似象而得名。狮岩在屿西江中,因石呈翠色,似一只雄狮于此盘踞。
32、文天祥祠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三、温州江心屿游玩攻略
1、这处温州江心屿景区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并且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的瓯江中,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江中岛屿,也是温州城区最值得一逛的地方,这里景色优美,环境清幽,是非常值得游玩一番的。
2、江心屿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119号,同样这处岛上不仅仅建有建于南宋的东西塔等古迹,也有当年英租界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从南宋到开埠各个不同时期的温州历史,整个景区主要包括东园和西园两个主要部分,这里的西园主要是游乐设施,诸如水上世界、儿童乐园,适合小朋友,而东园则是人文景点和古迹,江心寺、东西塔等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这里,当然这里还是一处以春、夏、秋、冬为观赏主题,分别为桃李争艳、荷塘夜话、枫林唱晚和梅竹傲雪四个景区,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浩然楼、谢公亭、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都值得一看。
3、江心屿是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出彩在自然和人文景色的结合,岛上各种古树,一步一景,水系纵横。人文上,谢灵运,文天祥,孟浩然等都来过并提诗于此,近代英国领事馆的殖民建筑也在岛上,而且这里主要还是以欣赏自然风光为主,岛上现建有儿童乐园、游乐场、**岛、盆景园、拓展园、戛纳名人摄影公馆、共青湖等。游人来到这里去江心屿可以乘船过去,白天每20分钟一班,很方便,渡轮行驶在瓯江宽阔的江面上,观看两岸的风光,十分惬意。
关于本次温州江心屿景点介绍和温州有什么旅游景点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