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终身不能上峨眉山?峨眉山进香有什么讲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有的人终身不能上峨眉山,峨眉山进香有什么讲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峨眉山的传说
  2. 母亲说我不能去峨眉山
  3. 那些没有徒步过峨眉山的人,都错过了什么
  4. 峨眉山收小和尚吗

一、峨眉山的传说

从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

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

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峨眉山。

神话传说的起源出自《封神演义》,我们口中的财神爷赵公明便是在峨眉山上九老洞**得到,后来在商周交战中出面帮助商朝,但后来被周朝姜子牙一方打败,在最后的姜子牙封神中被风味“金龙如意正一龙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

纳珍天尊,招财使者等仙官,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如果我们有幸去峨眉山上旅游,在位于峨眉山中山区的仙峰岩的九老洞内,有一个石床,相传便是赵公明睡过的,后事的人在这里建起来财神殿,每年有众多游客来这里祭拜祈福。

相传最初的青蛇是雄性,为了于白蛇配对,与白蛇在峨眉山进行了一场打斗,随后青蛇战败,从此甘愿变为女儿身,伺候白蛇终身,而两蛇争斗的地方被命名为“斗龙坝”。后来的人蛇爱情便是从白蛇下峨眉山开始。

故事起源于远古大神轩辕的问道之旅,在他路过峨眉山的时候,特地从东海龙宫引来琼池玉液,从此有了神水阁里边的水甘甜可口更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

从前有个叫蒲公的人,他天天上山采药,熬药给那些有病的苦难人喝,让菩萨看到了,菩萨看到了此景被深深感动了,赋予了她幸福,以后人们就把能看见佛光当作一种吉祥的象征。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金顶祥光“。

相传在上古时期女娲补天的时候一块石头从女娲炉子里掉出来,掉在了峨眉山上,这块石头又高又大直插云霄,因为这块石头直插天穹,所以它连接了天庭与人间,从此天上的神仙不用通过南天门来到人家,这块石头就相当于他们的后门被命名为“天门石”,有神仙想到人间来玩了,便通过这块石头来到峨眉山,从此峨眉山上有神仙。

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但是,峨眉山上还有两块比峨眉山更高的大石头,这两块石头形状差不多,隔得很近,石壁很陡,人们叫它“天门石”。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的时候,从炉里掉出来滚到峨眉山的。

没有这块石头以前,神仙们如果要去人间,必须要从南天门经过天梯,天梯有青鸾看守,没有玉帝、王母的旨意,谁也别想过去。自从有了这块上通南天门下通峨眉山的天门石之后,神仙们就可以不经过天梯就能到人间了。所以天宫里的那些神兵天将、仙女小童,就时常偷偷跑到峨眉山来玩。

相传三月初三,王母娘娘大办蟠桃盛会庆祝生日,各路神仙都来了。王母娘娘叫太白金星带着仙女们到蟠桃园去摘蟠桃,太白金星清点仙女人数时,发现守蟠桃园的两个仙女不见了,经过调查,才知道那两个仙女私自从天门石去了峨眉,王母娘娘十分恼怒,马上吩咐巨灵神把她们抓回来。

两仙女来到峨眉后,被看不完的奇花异草、游不完的翠谷幽泉完全迷住了,忘记了回去的时辰。忽然看见天上飘来一团白云,云头上站着一个人,金盔金甲,手执开山大斧,正是巨灵神。

她们吓得慌了手脚,急忙变成两棵珙桐树。巨灵神看到一片翠绿的树林中,两棵开着白花的珙桐树格外显眼。洁白的花瓣,就象仙女腰上的飘带,巨灵神料想准是两个仙女变的。

他掏出紫金锁,想去锁珙桐树。两仙女又急忙变成两只画眉飞走了,巨灵神也不蠢,他知道画眉平时只喜欢在树林里唱歌,这两只偏要飞上天的一定又是两仙女变的。他也变成一只岩鹰,追赶着画眉。两仙女一看自己的招数又被巨灵神识破了,思考着一定要变一个巨灵神认不出的东西,才能逃脱。

两仙女商量了一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她们落在了一堆枯枝败叶中,变成了两只蝴蝶。蝴蝶的两个翅膀颜色枯黄,上面还有叶脉,就和地上的枯叶一模一样。果然,巨灵神找遍全山,也再没有找到她们。

巨灵神找不到仙女,只好回天宫向王母娘娘复命。王母娘娘觉得这块石头正好立在南天门外,替那些凡念未消的人搭了一道私下凡间的桥,此石不除,天宫不得安宁。她立即命令巨灵神斩断天门石,断绝两仙女的归路,永远不许她们再回天宫。

巨灵神拿起巨斧就对着天门石顶砍去,一斧头,天门石就被砍去了大半截,接着又是两斧把巨石劈成了两块。天门石被斩断,两仙女再也不能返回天宫,永远变成了峨眉山的两只枯叶蝶。

二、母亲说我不能去峨眉山

1、封建迷信的东西最好还是不要信了没的科学依据

2、如果自己真的很想去那最好就别跟家人说免得他们担心

3、我每年都要上山去我也是峨眉人住在市区

4、步行的话我给你推荐条很好的路线

5、先坐车万年寺步行到清音阁沿猴区路上山晚上在洗象池住一晚上费用一般在40-60间第二天早上继续上山到步行到接引殿乘索道上金顶(上行是40,下行是30)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步行上金顶到金顶后住一晚上(推荐乡怀里酒店那里比较便宜一般住宿一晚在100元左右)第三天早上看日出等景观然后下山至雷洞坪停车场乘车至市区

三、那些没有徒步过峨眉山的人,都错过了什么

拐弯久久似云梯,登山峰头望眼迷万壑千岭蒙薄雾,风光到此出新题九十九道拐.在凌霄亭至寿星桥之间,坡陡路狭,曲折多弯道,又名寿星坡,高度300米,纡回2.5公里,约有69道拐,1840余石级。行至九十九道拐,风景旖旎可以大口呼吸,畅快登山但因其蜿蜒陡峭且距离长的原因一部分人被劝退原路返回一部分人翻越后终身难忘

大概是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这次爬起来倒是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只是走在寂静山林中拾级而上,除了脚步声与汗水滴落的声音,反倒没有那么纍,在此刻,纍更像是空的、无常的。爬上后回望来时之路,有种已过万重山的风轻云淡,而亭子的背后却是更高的悬崖,直插云霄,所以,九十九道拐并不是终点,而只是修行路上的一段曲折罢了。

自洪椿坪出发至仙峰寺,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需要耗时2.5-3小时。这一路上,翻山越岭,陡峭山路时隐时现。其中尤以九十九道拐最为知名,自寿星桥始,坡陡路狭,弯道曲折,一拐连一拐,一坡接一坡,看一坡到头,却又峰回路转,又是一坡……共计1840余石级,至茶棚子方止,当游人奋力攀登至此,无不精疲力竭,甚至咬牙切齿。

修行,一直在路上用心去感受路,才能在路上收获事物之外的惊喜。九十九道拐的存在,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修行养心的不二选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弯会遇见什么......”或许是更长更陡的坡,或许是一个能为你提供小憩的茶棚,又或许是一个素未谋面却相见恨晚的同旅人。

徒步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奔溃到自愈,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在九十九道拐,你能清晰地听见心动脉搏跳动的声音,混合着呼吸声,这是一场旅行,更是一场直面内心的谈话走过的梯梯坎坎,也如人生中的大小波折,可以中途休息,但绝对不轻言放弃。走过了所有弯路,终会在顶峰相见。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只要你听从内心的召唤,勇于迈出第一步,人生的风景,就永远是新奇的、美妙的。

四、峨眉山收小和尚吗

可以的。任何寺院都可以,只要是7-60岁之间。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随后传向世界,分为汉传佛教(以汉地为主)、藏传佛教(以藏地为主)和南传佛教(以东南亚为主)三大流域,他们之间的区别类似于一所大学的三大学区。你想出家,成为一名秉承佛陀意志的修行者,独身、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财产钱物、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普度众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所谓的“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而是选择了一条“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舍一人之家而为千万人之家、舍一人之乐而为千万人之乐”的伟大行为,值得向您表示赞叹和敬仰!

我给你说一下出家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吧:

一、所有的寺院,只要有僧人,都可以出家的,南方的比较多一些。不过你要学着分清,哪些是正信的寺院,哪些是被商人控制的寺院。

二、出家的条件,这是我以前回答的,贴给你参考:

第二个条件:必须家人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根据想出家的人的年龄大小,分别要求提供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或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等作为出家的首选条件。

第三个条件:证照齐全。要求提供**、学历证明、户籍证明(由**开)、体检证明、无婚姻恋爱关系证明及承诺保证书(如果是结婚人士必须提供**证明书)、当地**开具的无**的证明书。其中:

1、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2、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不可受戒出家的)。

3、未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不可受戒出家。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4、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否则不可受戒出家)。

5、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同性恋等,不可受戒出家)。

(二)、**开具无**的证明书包括:

1、无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遭警方通缉者,不得受戒出家。

2、无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不得受戒出家)。

3、若曾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须如实告知,可以受戒出家。

学历其实一般不要求的,但考虑到弘法利生的需要,文化程度太低,看不懂佛经,也念不了佛经,所以现在不少寺院对出家人也提出了至少初中文化的要求,这一条因地、因寺院的不同各异。

第四个条件:年龄要求,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这个也是可以松动的,之所以**年龄,因为考虑到年龄太小,生活无法自理,2009年我随贤志师父在西安,一父亲带着一小孩过来找师父就要出家,说这娃娃已经满7岁,生下来就不吃肉食,想出家,师父问他为何这么小就想出家啊?小孩子居然回答了一句:“师父,世间太苦了!请让我出家求解脱吧!”,那一年尽管我已对佛法生起信心,听了小孩子的话以后仍然耸然动容,自觉惭愧无地;此外,若是弃婴,那又当别论,我曾2013年在宁德见到一比丘尼,在庙门口捡到一个四肢瘫软的婴儿,估计是狠心的父母遗弃的,现在就直接抚养起来,已经六岁了,因为在寺里抚养长大,自小吃全素,等于是不到1岁就相当于出家了;另外,年龄太大,也是考虑到生活上的问题,但成佛路上无彼此、无差别,即使是超过这个标准的人,只要对住持苦苦哀求,或者在山门前跪上几天但不要说是我教的,这一关反而是最容易过的一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