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扬州一日游攻略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扬州瘦西湖,以及扬州一日游攻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扬州瘦西湖”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怎样的
  2. 扬州瘦西湖在哪个区
  3. 扬州瘦西湖有哪些景点
  4. 瘦西湖和西湖的区别
  5. 扬州瘦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

一、“扬州瘦西湖”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怎样的

1、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2、史料记载,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3、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4、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等。

5、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6、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7、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二、扬州瘦西湖在哪个区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西的邗江区,是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有人说,不到瘦西湖就等于没来过扬州。所谓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西郊外一条较宽的河道。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Slender West Lake),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据2012年底数据,景区游览区面积33.66平方公里左右。

1988年被**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旅游景区。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瘦西湖”之名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广为流传。清代,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此时的“瘦西湖”便从一条河道成为了串联各园景观的名湖。

再加上乾隆年间钱塘(今杭州)诗人汪沆赋诗《咏保障河》:“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而使得“瘦西湖”名扬天下。

三、扬州瘦西湖有哪些景点

1、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1988年被**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2、瘦西湖景区现有:御码头、西园、冶春园、绿杨村、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四桥烟雨、虹桥、长堤春柳、叶园、徐园、长春岭、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梅岭春深、湖上草堂、绿荫馆、吹台、水云胜概、莲性寺、凫庄、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湖上蓬莱”之称。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借”: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

3、大虹桥五亭桥**小金山望春楼熙春台

4、白塔月观徐园长堤春柳二十四桥四桥烟雨

5、北区景点御码头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修禊扬派盆景

四、瘦西湖和西湖的区别

瘦西湖和西湖的区别有地点不同、面积不同、景点不同、历史不同、门票费用不同。

西湖,又名钱塘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瘦西湖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西湖主要景点有孤山、保俶塔、雷峰塔、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白堤、苏堤、杨公堤等。瘦西湖主要景点有大虹桥、长堤春柳、吹台、五亭桥、凫庄、小金山、望春楼等。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西湖和瘦西湖都是5**景区,但杭州西湖是免费参观,而扬州的瘦西湖是收费的。

五、扬州瘦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大虹桥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

吹台,又名**。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凫庄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