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天涯海角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天涯海角游览区的景点介绍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天涯海角在哪
天涯海角地理位置处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距离三亚市西南方向23公里,在三亚湾和红塘湾之间。
天涯海角地理位置处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距离三亚市西南方向23公里,在三亚湾和红塘湾之间。
天涯海角这个景点,因为一首歌曲而走红全国,古人认为那个景点是**的尽头,那么天涯海角这个景点究竟在哪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天涯海角的自然景观是由大型海滩岩、下马岭、天涯湾以及沙滩和海水组成。游览区主要有“天涯”石、“海角”石、“南天一柱”等景点。因景区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及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而得名。
天涯海角游览区最早的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海判南天”石刻,为清初测绘《皇舆全览图》的三位钦差奉旨剖立,为清版图的“南交”所在。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于此海滨巨石题刻“天涯”二字。清宣统元年(1909年),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字“南天一柱”。抗战期间,**琼崖守备司令**将军在其相邻巨石之上复题写“海角”二字。
天涯海角游览区靠山面海,区域内最高峰为下巧岭(海拔41.7米),此外还有平安岭(海拔240.5米)、簸箕岭(海拔96.6米)等一系列山丘,地势东北部稍低,起伏较缓,大兵河经此自北向南在景区东北部肖旗港汇入南海。
天涯海角游览区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长夏无冬;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受热带气流和热带热带季风的影响。
“天涯”“海角”石的传说:话说古时候,内地有一男一女,自小青梅竹马,相亲相爱。可是,长大之后家长却“棒打鸳鸯”,为他们另寻配偶。于是,两人携手私奔。带了天之涯、海之角,他们紧紧相拥,为了他们的誓言,欲双双投海。这对被分开的恋人立地变成了石头,屹立在海岸边。
二、“天涯海角”指的是什么
1、别离总是一件让人心头发酸的事情,无论是亲人、挚友,抑或爱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人们总喜欢说:无论天涯海角,我们心在一起。天涯海角这个成语,一向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祝福与现实的无奈。
2、天涯海角(涯,边),天的边际与海的尽头,用来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语出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唐·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我们俱系天涯海角之人,今幸得贤主人相邀一聚,也是三生之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韩愈,19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10年的时间中,只和自己的侄子十二郎见过3次面。后来十二郎因病去世,韩愈伤心欲绝,作《祭十二郎文》,文中言道:“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甚是情真动人。今天人们所知的“天涯海角”,地处海南岛。岛上有两块刻有“天涯”、“海角”的巨石,让人有一种走到了天地尽头的感觉。
3、海南岛为什么会被人称为“天涯海角”呢?这是因为,古时候交通闭塞,到“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铨哀叹“区区**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唐代宰相要德裕用“一去一**,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被谪的际遇。这些都表明了这里是中国古人内心中真正的“天地尽头”,极为偏远之地。
4、说到这里,就要说说古代中国的地理疆域变化了。今日我们都说祖国好似一只雄鸡傲立于世界东方,而事实上,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酝酿过程。
5、根据现**古证实,早在距今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今喜马拉雅至外兴安岭、巴尔喀什湖及葱岭至海(今南海、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的广袤土地上。又经过了新石器时代(前1万年~前4000年),夏朝建立,国家出现。国家对领土**的行使,标志作为**地理概念的中国疆域脱胎问世。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明史书上记载的有关商人的活动和商朝的历史基本是可信的。在商人取代夏朝前有过8次迁移,商朝建立以后,都城还是经常迁移;但都不出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范围,而且没有到达这三省的全境。当然它的统治区还可能大些,但不会超出黄河中下游的范围。只是到了末年,商朝的势力才扩展到淮河流域。
6、周人起源于关中,到公刘氏迁到豳(今陕西橡邑县西)。传至古公亶父(约前12世纪)时,迁至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境)。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文王(姬昌)建了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南沣河以西)为都城,又向东迁移了一次。武王(姬发)建的镐京与丰相距不远。武王灭商以后和其后的成王时代(约前11世纪)分封了一大批诸侯国,其范围大致北起燕山,南至长江中下游,西起关中盆地的西缘,东对山东半岛中北部。以后,各个诸侯国分别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其他部族或小国,范围扩大了,西周名义上的统治区也随之有所扩大。
7、公元前213年,秦朝统一中国。这个王朝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西至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的辽阔疆域。能在如此大的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是,也并不是在秦朝的全部疆域中都已经达到了如此程度的统一。在南方新占领区,秦朝还没有取得完全的控制。在今天的浙江南部、福建、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西西北等地往往只控制了交通线和沿线的据点,当地部族的“君长”依然保持着他们的权力。
8、时至汉代,能征善战的武帝刘彻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最大。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海南岛上行政区域的撤销。由于岛上的土著居民不断反抗,汉元帝接受贾捐之的建议,在初元三年(前46年)将行政机构全部内迁。此后西汉的疆域保持稳定,直到公元9年王莽代汉。这一疆域比秦朝扩大了很多,东北由**湾沿岸一角扩大到今江华一线以北部分,南方延伸到了北纬13度,西北增加了河西走廊和西域都护府的辖境。此后中国经历了东西晋、南北朝的乱世,一直到隋唐才得到**统一。唐朝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设置正式行政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阴山以北六百里”,超出了今国界。到贞观十四年灭高昌,政区扩大到今新疆东部。唐朝还一度取得黄河上游的河曲之地和大渡河上游一带,设置了州县。在西南今贵州东北部、云南大部和广西恢复了正式行政区。
9、随着军事行动的胜利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服从,唐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单于(云中)、安北(瀚海)、安西、北庭、安东、**六个都护府和若干边州都督府,用以行使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权。因此唐朝拥有的疆域最西曾经抵咸海之滨,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最东曾经至萨哈林岛(库页岛),最南在北纬18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10、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没有真正统一过,及至宋代,更是偏安一隅,在金、辽、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11、到了元代,中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广。在北方,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今**半岛的东北部。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除了吐蕃地区以外,元朝在全国都设置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其中包括汉唐时从未正式设置过政区的阴山山脉和辽河以北地区。
12、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至此,除了元残余势力(北元)据有蒙古高原及其西北地区以外,明朝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疆域。但明朝的疆域并不稳定,尤其是北方和西南,处于收缩的趋势。不过朝廷与**的联系不如前期密切,但始终掌握着**的**,而今新疆、**、青海和甘肃的一部分在明朝大部分时间却都处于它的疆域之外。
13、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南明桂王(永历帝)逃往缅甸;后施琅收复了**,清朝在拥有明朝全部疆域的基础上,又有了福建厦门、金门等地。
14、这样,从秦始皇灭六国,开疆拓土,建立秦帝国开始,经过了近2000年,中国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飞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15、中国的古代疆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类型和层次关系。如非大一统时期,各代疆域格局一般包括主要王朝辖区、民族政权控制区和各族生活区等类型。有关王朝政府也时常按照这些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管辖和不同**。在元清大一统时期,政府也根据内地与边远地区的不同采取不同管辖方式。
16、在古代疆域内,海南岛一直属于蛮荒之地,加之又面临大海,目之所及,水天一色茫茫无边,无怪会被人称为天地尽头、天涯海角了。
17、时光匆匆,千年疏忽而逝。当今的时代发展何其快,人们猎奇和追求极限的心情也与前时大不相同,天涯海角早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而昔日凄凉蛮荒景象不复。这种改变,谁说不引人沉思呢?
三、中国的天涯海角在哪里
1、在我国省海南省的三亚市三亚镇附近的海滩上。
2、有一立石,上面镌刻着“天涯”二字。在它的右侧,又有卧石,上刻有“海角”二字。在这两块大石左侧的高大石栏上,刻有“南天一柱”四个大字,这两块巨石上的字是清代末叶镌刻的。
3、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
4、这个地方被称为“天涯海角”,并不是古代真的以为它就是“天之涯、海之角”,而是因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海南岛是被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充军到这里的人要历尽跋涉之苦,到达这里,九死一生。
5、耸立在海天之间,顶天立地,充满财富和阳刚之气。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币二元面值纸币的背面。相传“财富石”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灵气。曾有一香港富商败落后浪迹天涯,与“财富”石亲密接触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业。因此,“财富石”被当地老百姓和游客们视为财富之石。
6、1938年11月,指挥海南岛抗战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琼崖守备司令**在天涯海角的这块临崖绝壁上题写了“海角”二字,意欲与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经过艰苦的七年抗战,**作为海南岛的受降将军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称“幸运”石。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涯海角
四、天涯海角在哪里
1、天涯海角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距主城区西南约23公里处,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31年第一旅游名胜。
2、天涯海角景区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磊石耸立,上有众多石刻,“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间。
3、天涯海角游览区最早的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海判南天”石刻,为清初测绘《皇舆全览图》的三位钦差奉旨剖立,为清版图的“南交”所在。
4、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于此海滨巨石题刻“天涯”二字。
5、清宣统元年(1909年),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字“南天一柱”。
五、海南的“天涯海角”有什么来历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三位钦天监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
“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半之意,“海”则指南海。“海判南天”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处分为“天南海北”。在此石刻的东南面,还有另外一块剖石,代表三亚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而“海判南天”石刻则代表这里的北极高度。
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其美丽迷人的热带滨海风光、悠久唯一的历史文化“天涯文化”而驰名海内外,是建国60周年海南第一品牌及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第一亮丽品牌。
游览区依山傍海,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画屏;椰林、波涛、渔舟、鸥燕、云霞,辉映点衬,形成了南国独特的椰风海韵。
旅游活动:每年的12月12日举办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接受来自海内外的新婚燕偶及纪念婚伴侣报名参加
从景区大门口环绕历史名人雕塑园,沿海边观看大海及笆篱凝霞景区,到达电瓶车终点站,下车后沿线观看热带雨林景观及摩崖石刻群,游完天涯石后,原路返回至电瓶车终点站上车返回景区出口,一路将经过天涯文化苑、三亚人雕像和爱情广场。乘坐电瓶车可以随时随处上落站。
从大门口环绕历史名人雕塑园游览一圈,了解这些历史名人对三亚及海南所作出的贡献,然后沿着海滨特色游览步道享受椰风海韵,游览笆篱凝霞景区,欣赏热带植物群,继续沿着步道走。
游览热带雨林景观、天涯树、隐身观音像,到海边观看摩崖石刻群,然后原路返回,在电瓶车重点站处走天涯路步道,参观天涯文化苑,了解天涯文化,然后经三亚人雕像到爱情广场,沿主干道到景区出口。
资料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图说海南--天涯海角风景区
关于天涯海角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