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天柱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柱山一日游最佳路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天柱山在哪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
天柱山山清水秀,素以“峰雄洞幽、松奇石怪”而著称,是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秀美、奇险而且充满乐趣,可以登上山巅遥赏天柱峰、走走惊险的青龙背,或是去看险关古寨、去神秘谷一探究竟,还可以俯瞰美丽的炼丹湖,而天柱山云海也是一大绝美胜景。
春、夏、秋季是游天柱山的较佳季节。天柱山景区主要由西关和东关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三种走法:西关小循环、西关新游线、大循环。西关小循环的走法较为轻松,适合时间不足一天的游客;西关新游线是经典线路,涵盖了西关全景,需要一整天;走大循环可尽赏东、西关美景,但很考验体力,建议两天游山。
天柱峰是天柱山的最高峰,因外形像竹笋又叫做笋子尖,海拔1488.4米,是江淮地区最高的山峰,因为山上的天气变化多端,很多时候都大雾弥漫,不过山上的风也大,大雾很容易就会被吹散,所以到了这里一定要有一点耐心,当看到它一点点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叹为观止,正所谓:“泰山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
青龙背登上西关寨,远远的就能看到青龙背在绿树丛中,在浮云缭绕苍松映衬下,如描如绘,引人惊喜赞赏,青龙背一条形若脊背的陡峭石壁,这里地势极高,视野开阔,是浏览天柱胜景的理想位置,尤其是在这里观看日出,观云海,很是壮观。右看龙吟虎啸崖,左览百丈谷底,还有看东关云飞雾涌,向北仰望天柱山主峰直矗碧空。
安徽海拔最高的湖泊,位于1000多米的海拔之上,就如同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天柱山之上。炼丹湖的湖水,碧绿如玉,水质清澈,水面平静,偶有微风徐徐,泛起丝丝涟漪,有时烟云袅袅,恍如仙境,有时湖平如镜,蓝天群峰相映成趣。
二、天柱山的简介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被誉为"江淮第一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
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获AAAA**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称号,并于2011年9月被**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山体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26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当时天柱山地区和整个大别山区一样,在晚太古为海洋优地槽发育时期。在地槽下降过程中,本区堆积了巨厚的复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岩,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大别山群前身。
三、天柱山风景区在哪里
天柱山风景区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境内。
天柱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文明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
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万山、万岁山、古南岳、皖公山等。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境内,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省三大名山之一。
天柱山主峰海拔为1489.8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雄峰、奇石、秀水、洞幽,被誉为天柱山四绝。天柱山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奇观。
天柱山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拥有百年以上古树有2000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50多棵,500年至1000年的200余棵,其余均在100年至500年之间。其树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古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枫、苦槠、枫杨等。
已经管理的植物有146科214属1638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119科,其中种子植物300种。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内野生动物种类有虎、金钱豹、小灵猫、狗獾子、豪猪等。鸟类有长尾雉、黑喜鹊、画眉等,水中还有各种鱼类,如娃娃鱼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四、天柱山在安徽什么地方
天柱山中心位置为北纬30°44′12.99″东经116°27′18.84″,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
天柱山是古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汇聚、俯冲、拼接,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的关键部位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复合部位,地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主要有剥露最深、超高压矿物和**组合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
天柱晴雪,也称“六月雪”。在主峰景区的西关有一座白色的沙丘,在万绿丛中犹如一堆白雪,白天在骄阳的照射下,晶莹闪亮,入夜踏月观赏,满目寒光,凉气袭人。正是多年积雪类琼瑶,日炙风暄融未了。
左慈字元放,东汉时安徽潜山人。少时,在安徽天柱山隐居**。天柱山中有其**的石室精舍,得天书之地的天书峰及其常出没采药的良药坪,有上炼丹台、中炼丹台、下炼丹台三处炼丹台遗址。
其中在天柱山深山龙吟虎哮崖的炼丹台,每天东方放晓或夕阳西下时,这里便见一缕青烟从台基处冉冉升起,直冲蓝天,且连天接地,久久不散。人们都传,这是当年左慈炼丹之烟气让太上老君望火候,看看金丹炼及如何。直至今日,仍不消散,因此,这处丹灶苍烟成了潜山古代十景之一。
三祖寺前的潜河河湾中,有一巨石迎面而立,当地百姓称它为石岛。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卜居司空山途中,来到野人寨,登上石岛,面对奔腾不息的滔滔潜河,心潮澎湃,摆酒设宴,开怀畅饮。
李白一连饮了几十杯,颇有几分醉意,然后又满上一杯,双手举过头倒入河中,祭奠天地,顿时水波荡漾出现五光十色,流金溢彩。李白挥毫写下酒岛流霞四个大字,潜阳十景之一的酒岛流霞,就来源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参考资料来源:安徽天柱山欢迎您-走进天柱
五、天柱山的主要山峰
天柱峰,简称主峰。海拔1488.4米,在潜山县城西北约30公里的深山中。《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它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峰顶南壁,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孤立擎霄”和****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中天一柱”8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竖刻着**29年**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近1平方米的“顶天立地”4个大字。这些题词都是对天柱山主峰奇特造型的绝妙状写。《道书》以天柱峰为司命真君发祥所都,称作“司命峰”。每当日出,霞光首先射照天柱峰顶,因呼“朝阳峰”。潜山古为皖伯属地,此峰为一地镇山,古称“皖伯尖”。其它诸名,多就其孤峰耸起之义而生,如蜡烛尖、笋子尖、单尖等。旧志载:“有云鹤往来其上,上古赫胥氏葬此”。
花峰,在主峰区,紧傍天柱峰西南侧,海拔1380米。峰顶有怪石重叠开裂如菊花花瓣,故有此名。凝视久之,所有“花瓣”又如在微风中翕张欲动,其状十分奇绝。与天柱峰相挨处,两边削壁如利剑劈开,裂缝深而且匀,下临绝壑,险峻异常。人称此缝为“小天门”。花峰整个形体,与主峰相似,以峭耸见奇,因又有“小天柱”之称。
天池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00米,海拔1426米。峰头为赭色巨岩,中裂两道不可见底的深坼,坼宽各米许?**私黾芰浇靥跏牛腥缣焯ㄊ海顺贫上汕呕蚴孕那牛蛏钲逯形薹缰找灿欣淦铣澹蔷推洹胺窍赡芄保胺俏抟秸吣芄敝宥⒚**嗽魇吩唬骸澳叫哪咽裕刖纱饲拧5芗姿纯啥郧嘞觥薄K持沃境啤疤斐胤迳嫌械の脱遥较嘈腥缥汀保嘀复舜ΑS忠粤角胖浣龀咝恚郊纯稍焦壮迫搅降狼拧G疟毖叶テ矫妫?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两个,深不盈尺,积水莹澈,终年不涸,人称天池;峰名源生于此。稍有风起,水珠飞溅,如喷珠撒玉。峰北悬崖绝壑,人不敢俯视,因称试心崖。此峰与天柱主峰隔壑相对,晴明天气,可历数主峰木石,是饱览天柱雄姿的最佳处。壑中云蒸霞蔚,紫雾晴岚,时或出现“佛光”。
衔珠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600米,右连飞来,左接天池,海拔1413米,峰顶两岩高竖如唇,中夹一个珠圆大石,故名。从南关寨西眺,又如双掌捧珠。总关寨在此峰下。
飞来峰,在主峰区,衔珠峰南700余米,海拔1424米,相对高度400余米,峰之巅有大石横眠,如帽、如盖、如牛眠、如虎卧。乡人传说,此峰不断上长,仙家路过,摄巨石压顶,抑其长势。明达观和尚曾咏诗诮此说无稽,诗曰:“飞来原不是飞来,都是胡猜与乱猜。既是飞来飞得去,缘何万古立苍台。”石名飞来,亦以飞来名峰。峰三面皆削壁,惟北面悬绳可上,据药农介绍,峰腰有雷公洞、乌龙井。西南悬壁间,石鳞斑斑,状似龙鳞,俗称黄龙甲。鳞斑分布,极似今安徽省图形,确属一大奇观。
三台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750米,飞来峰东,在龙吟虎啸崖上,海拔1410米。峰顶巨岩相迭如**大台阶。《旧志》:“上台如丽,中台如倚,下台如随”。
月华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800米,三台峰南,海拔1400米。峰巅有一巨石,形状奇特:从牛马城北望,似上弦新月,人呼月**,也就此称峰为月华;自象鼻石西眺如两叟对奕,“仙人对奕”即指此;立神密谷口向南遥瞻,则如孔雀开屏。移步换形,变化万千。乌以风称此峰为宝月峰。
玉蕾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00米,海拔1350米。峰顶巨石光润如黛玉,峭拔圆凸如花蕾。自拜岳台南望之,形似朝天鳌头。石榴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50米,海拔1284米。峰顶巨石“突然如结”,形状浑然,顶端裂口处似有籽粒,酷似石榴。
皖伯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200米,五指峰之北,海拔1370米。《旧志》载:“周封大夫于皖,而皖之名始著”,“入为大夫,出为伯,奄有皖地”;“史逸其名,民颂其德,乃以皖伯名峰,使传之后世”;“上有仙丹函”。
蓬莱峰,天柱峰西南约100米,海拔1350米。西、南、北三面崖陡壁削,巨壑万仞;峰顶狭长险绝,纵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藤蔓盘绕,往来其上,无人不胆颤心惊。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拦。峰腰时有烟云缭绕,峰顶时隐时现,宛若蓬莱仙境。
五指峰(石印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600米,海拔1373米。峰顶巨石纵裂,自良药坪望之,如五指竖伸。换一个角度,“五指”中之“大指”,粗于其它“四指”数十倍,高耸**,自成一峰,自西关寨眺望,则如一大方印搁置高空,故又名石印峰。
丹霞峰,峰名丹霞者有二:一在天柱峰南,五指峰北,旧志称“顶有神丹,或现如霞”;一在良药坪东,焙药岩边,受“丹灶苍烟”映照,山峰常笼罩于烟霞之中。宋孙仅诗“霞生万仞丹”,或即指此。
石灯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2.5公里,良药坪东,海拔1135米。峰顶圆石如盘,盘西沿凸出一尖角,有如山乡菜油灯盏,乡民因称石灯。距仙拳石甚近,横看峰前大石伸出如怪兽,形状吓人。
打鼓峰,又称仙鼓峰或石鼓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1000米,海拔1290米。峰顶有大石凌空,远望**如鼓,南山有鼓槌石遥相对峙,乡民将其配套呼之为“仙人打鼓”。从走马岗回眺,峰顶危石丛聚如两只猛狮,又称“双狮戏球”。下有一线梯。绝险。沿焙药岩东行1公里许可至峰顶,再汲绳而上,可至登仙峰脊背。
莲花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700米,良药坪北,打鼓峰西,海拔1306米,峰顶**开裂,如莲花怒放,故称莲花峰。“莲瓣”中有天然洞穴,称莲花洞,可容数十人。峰上及洞内,皆有先民凿石架屋痕迹。自青龙背南眺之,形状最奇特。
青龙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500米,西邻柬之洞,东接莲花峰,海拔1370米,乌以风以“坦腹石”代此峰名,谓为“登西关石级约三百,右转见大石横卧,上圆下垂,如人仰卧虚空而坦其腹者,呼坦腹石。平坦处可坐百人,东望龙舒诸山,重岩迭嶂,亘绵千里”。峰顶之青苍石冈,狭长陡险,似青龙卧伏,人称“青龙背”;峰之西巅,怪石高翘,有如青龙昂首,故名青龙峰。
石楼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约500米,青龙峰西,海拔1328米。整个峰体巨石层迭,如楼阁高矗,巍峨壮观。宋团练使孙仅叹曰,“石楼平郡堞,天柱倚云端”。如选一定角度仰视,“楼阁”西侧,有数石如列仙环坐。今人称此景为仙人别墅。峰下多兰蕙,由西关至总关,行经峰前,幽香扑鼻。
回狮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3000米,良药坪南,海拔1142米。峰顶怪石巉岏,形如雄狮横卧,侧首西北作回顾天柱主峰状。立良药坪南望,酷似。飞来峰下有圆球状大石,遥与回狮相对,合称之为“狮子滚球”。自良药坪有步径可登峰顶,远眺近揽,峰峦回环,蔚然大观。“炼丹湖”大坝建于此峰之下。
登仙峰,天柱峰东南约3公里,海拔1150米。“丹灶苍烟”在其西侧。西北接莲花峰,东南连石鼓峰。由东关猱攀,可至其顶。峰顶狭长似鱼脊,横石高如天堑,旁多老松,蟠根屈干,皆千百年物。在此北望峰壑,可见千掌耸翠,万螺竞鬟,司元、天柱之间怪石嶙峋,宫台巍列;烟霭**,使人神摇目眩,飘然若仙。史可法登此,叹为奇绝。新建炼丹湖在其下,湖水蓄满后,山光水色,相映生辉。
芙蓉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5公里,海拔965米,峰顶怪石嵯峨,如芙蓉绽瓣。激水千丈,自峰西飞泻直下。
飞虎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海拔1066米。峰上有巨石如虎,作仰天长啸、势欲飞腾状,因以名峰。
佛子峰,在主峰区,迎真峰西约100米,海拔1016米。峰顶怪石兀立,如僧人坐禅,故名。
迎真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4.5公里,佛子峰东,海拔1109米。峰顶大石错迭构成天然洞穴,可容百人。相传是迎拜司命真君处所。俗称**寨,据说宋末刘源义兵曾将18名死于疆场的战士的妻子保护于此。至今洞中仍存石臼、石灯龛、瞭望窗及瓦砾遗迹遗物。从北面石缝可攀登峰顶。峰形呈螺旋状,面面俱奇。山阳石壁间,石纹作巨人相,金冠、银发、赤绂、皂盖,向南巍然高坐,愈凝视愈觉逼真。洞顶大石拔地20余米,俗名梳妆台。
石纽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4.5公里,海拔1090米,连起于迎真峰之东。峰上大石堆砌似绳索旋纽状。登麟角峰南望之,峰石如石榴裂开,因亦呼为石榴峰。峰阳拔地约200余米。
覆盆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海拔1150米。与天狮峰东西对峙,形成一天然山口,称大天门。峰顶有直径20余米的圆平巨石,俗称团宝石,如盆状覆盖于西南侧,因有覆盆石、覆盆峰之名。过去,曾有人在峰上结寨避乱,故亦称团宝寨。峰南绝壁高约500米,自峰之北与麟角相连处,可攀援至极顶。
天狮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海拔1186米。巉岩层迭,峥嵘奇秀,为千丈崖周围诸峰之最。自大天门东转,沿崖壁新凿石级攀援,可登峰顶。峰顶平敞如高台,面积300余平方米,立于其上,举目西盼,有迎真峰、覆盆峰对峙;远眺西北,有飞来峰、天柱峰遥遥相对;近视北侧,石函峰、翠华峰、鼓槌石、蜒蚰石、千丈崖均可一览无余;放眼东南,千嶂竞秀,万壑争辉,地阔天高,无有际涯,真令人心旷神怡。峰形如巨狮昂顾,上有狮子石,故名天狮峰。顺治志载“潜阳峰,在司命后,上有狮子石”,则知清前之潜阳峰即此。
少狮峰,在主峰区,天狮峰东,海拔1180米。与天狮峰相依偎,如一头小狮紧挨老狮身侧,因以少狮称之。东、南、北三面峰壁皆陡削千仞。**羊河发源于峰下。
石函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4公里,大天门北,东接走马岗,西邻翠华峰,海拔1046米,深谷绝壑间,一峰锥状峭起,如春笋破土,拔地约450米,人称翠笋峰。南、北二面尤陡险,药农常于此悬绳采药。旧志载:“皖山削壁间,有石函陷于壁中,光彩莹然”。故称石函峰。上有新建休憩石亭。
翠华峰,在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3.5公里,石函峰西,覆盆峰北,海拔1120米。一峰峻峭,拔地凌空,苍紫石罅中满布松萝。峰顶老松密集,远望如大家庭院。春日山花烂漫,秋夏青翠欲滴。以翠华名之,以示其秀色为东关诸峰之最。摄之入画,不逊黄山。
麟角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3.5公里,翠华峰西南,打鼓峰东南,海拔1150米。峰顶有高约15米的危石斜矗,如麒麟头角。登回狮峰东望之,尤觉其高标插云。
香子峰,在马祖区,天柱峰南约7.5公里,马祖庵西2公里,海拔781米。顶立一石,高数丈,细削如一炷燃香插在炉中。就此石形名峰曰香子。旧志有“香炉峰”名。在此峰头看落霞云海及黄梅司空诸山,层岚迭翠,绵亘千里,韵味十足。
石龙峰,在马祖区,天柱峰南约7公里,马祖庵西北1.5公里,海拔880米。为一突起**,峰顶如乌龙巨头高昂窥天,作即欲腾跃升空状。乡民视龙头酷似猪头,因有猪头峰之称和“八戒念经,有口无心”之说。
天书峰,在马祖区,天柱峰南约6.5公里,马祖庵北,海拔920米。相传汉方士左慈在天柱山中修道炼丹,曾在此峰上获得天书。峰下有左元放石室。
降丹峰,在马祖区,天柱峰南约6.5公里,马祖庵北,与天书峰相连,海拔971米。旧志载此为“神仙降丹于许真人处”。
天蛙峰,在马祖区,天柱峰南约6公里,马祖庵北,海拔978米,与降丹峰、天书峰成鼎足三立之势。峰顶有长20余米、高15米大石,形如青蛙,昂首西向,作张口鸣叫即欲腾跃状。顶上石平如坦,登此俯视,盘陀公路,蜿蜒潜水,直至寥廓江天,尽收眼底。毛女峰,在茶庄北,天柱峰东南约12公里,海拔575米。满山苍翠馥郁,竹木葱茏,相传古时曾有毛女在此**。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