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塔尔寺图片的问题,以及和塔尔寺的简介和历史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塔尔寺好玩吗最好能给几张图片
1、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
2、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极佳时间。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
3、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
4、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府邸,如来八塔,**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5、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二、塔尔寺好玩吗塔尔寺旅游札记
1、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历史悠久。这里的佛教文化非常繁荣,文化气息浓郁,适合修身养性的人。下面是去塔尔寺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
2、吃完饭,男人们还是聊女人,聊生意上和各种美女打交道的趣闻,这也是消磨时间的最好方式。
3、说到晚自习,梅的男朋友打电话来,梅让我接电话。他热情地邀请我和梅去玉树,并承诺提供一流的美食和热情的款待。梅有些想去,问我的意见。我想了一下,觉得进去应该没问题。如果出来的时候下雪了,开车会很危险,所以我决定夏秋再去。
4、第二天,我自然醒来。首先,我看了一本书。今天的任务很轻,休息一下,然后去塔尔寺。离西宁不太远。早饭后,我打车去了梅告诉我的地方。旅游旺季有班车,现在是淡季。班车已经停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可以打车。
5、我是第三个上车的人。已经有一个人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另一个人坐在司机的后座上。我坐在后排中间,最后来了一个高大强壮,年纪略大的男人。我建议坐在副驾驶位的年轻小伙子(瘦一点的)把座位让给这位大叔。小伙子爽快的答应了,大爷谢了,然后坐在前面,小伙子坐在我旁边,司机出发了。
6、大叔从我的装束和口音知道我是来旅游的,从我这里了解了大致的旅游流程。当他得知我打算去**的时候,他说起年轻的时候一个人骑自行车去**。而且,他还为此写了一本书,真的是不凡,勇气可嘉!
7、坐在我左边的年轻人是餐馆的厨师。这一次,他回家见父母。
8、坐在我右边的年轻人,在西宁一家著名的酒店表演藏族歌舞,向我介绍酒店。我想有一天我可以和梅一起吃饭,看歌舞表演。
9、这样说着,感觉马上就要去塔尔寺了。叔叔让司机在路边停一会儿。我还不知道大叔在干嘛。等了一会儿,舅舅冲了上来,手里拿着一本书,给我送过来。我欣喜地收下,说:非常感谢,请阅读!大叔对我说:“希望这本书对你的**之旅有帮助。”别了大叔,要感恩!
10、我们很快就会到达塔尔寺。塔尔寺本身是**的,不需要买票,但是如果要进专门的寺庙,需要另外买票。
11、必须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1357年10月10日出生在宗卡(今青海湟中县塔尔寺),所以人们称他为“宗喀巴”。
12、宗喀巴从小就很聪明。3岁入夏宗庙,被最近发生的事情警告。7岁时,他进入夏琼寺,受教于佛教戒律,在那里他跟随高僧段智仁学习了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学佛,后到后藏,遍访各派名刹,拜访高僧名师,勤修法门。29岁时,他在雅砻江地区的南迦勒康寺获得了佛教戒律。
13、34岁时,他对佛教的密教和灌顶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到处讲经**,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14、他分别于1401年和1406年写了《**道次第广论》和《**道次第广论》,为他建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他一生写了170多卷书。
15、宗喀巴离家去**学佛多年,她的母亲尚扎阿切瑟(Shanza Acheser)急不可耐地送来一束自己的白发,告诉他,她的**亲已经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
16、他决心不再回到宗喀巴的佛教事业,给母亲和妹妹寄去了一幅用她们的鼻血画的自画像和一尊狮吼佛像,并在信中写道:“如果我能在我的出生地建造一座以十万头狮吼佛像和**树为胎儿的佛塔,那就和我相遇时一样了。”
17、379年,根据宗喀巴的遗愿,她的母亲和追随者用石块建造了一座莲花**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1577年,阿明风格的中国佛教寺庙建在这座宝塔旁边,称为弥勒殿。因为先有塔,后有庙,安多地区的汉族人统称为塔尔寺。
18、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庙,故名。塔尔寺是青海省的中学。
19、西北佛教中心,黄教圣地,其主要建筑位于莲花山一沟两岸的山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堂、九间寺、华寺、小金瓦寺、朱巴扎场、丁克扎仓、曼巴扎场、达拉郎、厨房、如意塔等9300余间(座)。
20、塔尔寺内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达拉如意塔、太平塔、**塔、门楼等九大殿堂。有1000多座院落,4500多座寺庙,规模宏大。**居住的宫殿、佛寺、书房、寝宫、缚楼、院落相得益彰,自古以来就是黄教的中心和佛教的圣地。
21、寺内建筑涵盖汉宫、藏式平顶风格,巧妙将汉式三檐歇山寺与藏式屋檐下巧鞭麻壁、中间时轮金刚梵文真言、底层铜镜砖相结合,形成汉藏艺术风格和谐完美的建筑群。
22、塔尔寺不仅是中国**教的圣地,也是培养了大量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等学府之一。寺内有显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
23、尔寺塔殿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气势磅礴。
24、自清朝康熙以来,朝廷多次向塔尔寺送礼,包括匾额、法器、佛像、经书、佛塔等。寺庙的****,如阿迦、赛赤、拉科、色多、山飒、司那、查希等,在清代被命名为呼图克图或诺门可汗。其中阿迦、赛赤、拉科是北京的呼图克图,也有在北京雍和宫、山西五台山做过手印**的。
25、因为这些特殊原因,塔尔寺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现存塔尔寺建筑9300余座,占地600余亩,有殿堂25座。最高峰时有3600多名僧人,解放初期仍有1983名。
26、由于历史的积淀,该寺文物极其丰富,其建筑、器具、佛像、文献收藏使该寺成为艺术宝库,寺内设有宪宗、**、时轮、医明、千巴扎仓四个学院,研究佛教和藏语、文字、天文、历法、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寺内印经院成立,印出的藏经和各种文字畅销藏区各地。
27、该寺分别在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四次大型**,称为“四大经”。届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将**在一起,规模宏大。此外,在农历十月下旬,还有纪念宗喀巴逝世的“五灯节”,以及送瘟神的年终活动。
28、塔尔寺原本有完整的行政和宗教组织体系。其行政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僧侣经会,由总律处主持,由噶尔会议和达吉瓦组成。噶尔会议是所有僧人佛经的常设委员会,由六个民族的如来、大向佐、大和尚、干巴组成。
29、宗教组织的总负责人仍是总律处,下设总导和僧官,主管四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堪布,堪布有自己的格贵(僧官)和僧头。现在寺庙管理委员会的**掌管着整个寺庙。目前寺内有僧人800余人(其中**11人,主要有阿迦、确藏、色多、确西、佳雅、米娜、扎西、本布勒、央佳等。和万德63人)
30、大量鎏金青铜佛像、金银灯、金书金典、木经、文书、佛塔、御匾、壁画、堆绣等文物。其中壁画、堆绣、酥油雕被誉为塔尔寺三大奇观。壁画多是用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是经书、时光机、佛像等。刺绣是将各种颜色的绸缎、羊皮、棉布等堆绣而成。布幔上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鸟、动物等图案。
31、在“晒佛”的早晨,塔尔寺的僧人会集中精力做好“晒佛”前的各种准备,然后抬着巨大的佛像,沿着寺旁的山路走到山顶,再把巨大的佛像(大唐牌)从山坡铺到山脚。这时,巨大的佛像将展示在成千上万前来参观的人们面前。
32、“晒佛”之后,塔尔寺内的广场上会有一场舞蹈。**们带着各种**,跳着各种宗教舞蹈。在跳舞的同时,**们还念诵佛经,祈祷和表演藏戏,藏戏是寺庙里表演宗教艺术的年度舞台。
33、其实佛像是大唐特牌,是卷轴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佛展当天,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是佛像展开的最佳时机,所以佛展又叫晒太阳。太阳佛每年在农历四月和六月举行两次,意为纪念释迦牟尼、觉悟、涅_和弥勒的诞生,以及宗喀巴的诞生和涅_。
34、塔尔寺黄油雕塑、壁画、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
35、壁画是各种寺庙墙上的画。大多画在布幔上,也有一些直接画在墙壁和横梁上的壁画颜料是用石头矿物制成的,颜色鲜艳,持久。壁画风格属于**教宗教画系,具有浓郁的印藏气息。壁画大多以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佛经为题材。
36、缝在一块丝绸或布上的花和有衬垫的缎子图案
37、堆绣是塔尔寺原始藏族艺术品种之一。用各种颜色的绸缎剪成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用羊毛或棉花加以充实,然后绣在布帘上。因为中间有突起,所以有明显的立体效果。这座寺庙的大经堂里挂着一堆堆“十八罗汉”等刺绣艺术品。刺绣包括刺绣和割绒,其内容和主题大多来自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它是寺庙创造的传统艺术,是僧侣艺术的杰作。
38、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牧民食用的一种乳脂状食物,是牛奶反复搅拌产生的一种黄白色油状物。这种油脂是凝固的,柔软的,干净的,可塑性很强。
39、黄油雕塑是藏族特有的雕塑艺术。它以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配以多种矿物颜料制成。它造型精美,色泽鲜嫩,充满吉祥喜庆的视觉效果。藏族同胞深信,凡是诚心爱供养酥油雕塑的佛、菩萨、**,就一定能战胜灾难,获得幸福、大福报等。并迅速成就阿普多罗三僧三菩萨。
40、传说黄油雕塑起源于**。当唐文成公主嫁给图凡国王松赞干布时,她
41、塔尔寺酥油雕塑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的程序。寺内有两个专门制作酥油雕塑的机构,一个叫‘杰宗增扎’,一个叫‘贡芒增扎’,俗称‘上花园’和‘下花园’。这两个花园互相竞争。
42、每个医院大概有20个艺术和尚。这些艺术僧一般都是十五六岁就入院,终生从事艺术。导演(人称‘张驰’)分别主持上下两个花圃,决定当年黄油雕塑的主题、构图和制作分工。
43、黄油雕塑的艺术继承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其设计和制作自古以来都是师徒相传,一般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中精心制作而成。
44、由于两个花院互相对对方的学科和制作技术保密,**,长期以来各自形成了一定的**流派。他们在比赛中发展,每年他们都以新的面貌和新的技能展示他们的成就。目前,塔尔寺酥油雕塑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有扎西**、洛藏龙珠、尕藏加措、嘉阳协热、智化若子等。
45、黄油雕塑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从筹备(藏历10月)到正式展出(1月15日)需要三个月。为了使酥油光滑细腻,易于**作,必须先将酥油浸泡在冰水中,反复搓、揉、去杂质,增加韧性,揉成糊状备用。
46、塑造一个油雕和尚之前,要沐浴许愿,进行宗教仪式。仪式结束后,**张驰和其他僧侣一起讨论黄油雕塑的主题,然后设计草图,精心构思,规划和布置,然后分配给擅长人物,动物,花卉和建筑的**带领他们的徒弟,在温度低于零度的凉爽房间里开始单独工作。
47、首先根据所拟主题的内容,将基本骨架精心**,用软皮束、麻绳、竹签等物扎成不同形状的‘骨架’,即基本模型。
48、其次,塑造造型。塑造的第一个原料是把去年拆下来的老黄油雕塑和麦秸灰混合,用棍子砸成又硬又有弹性的黑色异形泥,用这种黑色泥在骨架上塑造成不同的形状。其塑法类似于面团或泥塑。基本造型完成后,造型的形状、大小、整体结构比例都要经过统治者**的修改和认可,才能最终定型。第二种原料是把各种矿物颜料揉成乳白色的酥油,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小心翼翼地涂在成品造型上,涂在脸上,画眉毛,雕刻花和芯,用金、银和晕染装饰一些特色。
49、最后,按照设计的总体要求,将成型的酥油雕塑用铁丝逐一安装到位,即固定在几块大木板或特制的盆上,高低层次,件件悬在空中,塑造出大小不一的造型,大到亭台楼阁、菩萨、金刚,小到三五厘米的花鸟虫鱼,成为一幅布局完整、逼真、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50、黄油雕塑的成品图应该有一个向前20度左右的斜度。第一,方便观者微微抬头看全景。二是怕黄油雕塑自上而下融化,上面融化的液体成就了下面的造型。一般来说,由于气温的影响,成品黄油雕塑每隔一两年就会重修一次。
51、因为黄油雕塑的熔点很低,15度会变形,25度左右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雕塑的影响,僧侣们在**之前要将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了防止他们的手变暖,他们必须泡在冰水中,并不时抓住冰块,以保持手指的寒冷。因此,每个僧侣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甚至残疾。
52、没有对佛的虔诚和对宗教艺术的执着,是很难做到的。年复一年,在黑暗的gre
53、黄油雕塑虽名为‘花’,但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由各种故事情节组成,如佛祖、文臣武将、鸟兽、花鸟鱼虫、林木花草盆景、亭台楼阁等。简单灵便,大版面散点**,局部焦点**,巧妙运用立体感,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
54、由于不受时空**,黄油雕塑彩塑尤其擅长在大场景中表现复杂的情节,继承了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几十个故事情节可以在一张图片上以连环画的形式纵横交错,看起来复杂却不混乱,浑然一体。
55、辩是佛教术语,是对佛教理论的辩论。也就是说,僧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实理解,通过问答或多问多答的方式,交流所学的经验和所学的佛法,就像我们的学术讨论一样。是**学习佛经的一种方式。
56、塔尔寺的辩论赛每天下午3点到4点上课。
57、到了辩经的地方,看到大部分人都已经辩经完毕,只有一个地方,还在激烈的进行着。两人激烈辩论,投入其中,旁边观战的和尚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感觉他们在深入的讨论问题,旁边听的和尚也是边听边想的节奏。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他们的气质让我觉得他们很有智慧,和一般的和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与众不同。
58、看完辩论经,我就上山去看那些小庙,里面有佛像,很多都要关门了。值班的和尚熄灭了寺庙里的酥油灯,并锁上了门。
59、****的住所也在山上。他没有进去,只是看了看外面。天渐渐黑了。照片中我站在这个平台上,看着下面的塔尔寺。
60、这时来了一个小**,大概十二三岁。我们相视一笑,开始了交谈。
61、小和尚六岁就进来了,一直在学习,功课也渐渐难了。然而,他的中文不太好。当我问他一些复杂的问题时,他不明白。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成年**过来帮我们翻译,这样我们就可以交流了。之后,我和他聊了聊。他叫鲁藏三丹,是这里年级最高的学生。气质与普通**截然不同,宽厚睿智。
62、陆三丹手里有一本日语学习书。他英语学得很好,现在自学日语。
63、我好奇地问他在这里学习的情况,没想到发现了一个小故事。
64、卢三丹,原本出生在农村的一个小庙里,一直好学。寺庙的知识不够用的时候,他想去塔尔寺学习。于是在一些寺客提供的支持下,他去了塔尔寺学习。没想到塔尔寺有严格的招僧制度。像他这样没有背景,没有门路的情况,根本不会被接受。
65、臧三丹一直在塔尔寺前打坐念经,每天都在继续,没有一天的耽搁。刮风下雨,从不停歇。每天寺里的和尚都会从门口经过。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他了,寺里几个有权做主的**也注意到了他。
66、后来供养的钱花完了,卢藏三丹经常挨饿,只能靠家里救济或者别人不及时的供养。说到这一段,我能感觉到他心里还是很难过的。
67、终于有一天,负责寺庙的**来通知他,可以正式入寺学习了。
68、原来是几个掌管寺庙的**觉得鲁藏三丹能这么坚持,这么热爱学佛,被他的毅力和决心感动了。当有人提出异议时,寺里的领头**明确表示,有机会在寺里学习的人没有珍惜,没有好好学习。鲁藏三丹那么好学,那么坚持,当然要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我相信他一定能
69、和鲁藏三丹聊起刚才看到的和辩经的过程,他说那两个人是他的同学。今天他有事,所以没参加。通常,他们一起辩论**。难怪,我觉得他的气质和他们一样,看起来很面熟。
70、说话间,在别人都能够通过很多非正式的渠道,比如各种关系来学习的情况下,鲁藏三丹还是觉得有点不平衡,但是他却那么辛苦,那么累。他对这半年来自己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和耽误的时间感到非常抱歉和难受。
71、我和鲁藏三丹的看法完全不同。我想了一下,对他说:“看来你吃了很多苦,才得到学习的机会,不过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得来的。这些艰辛也锻炼了你的心智,成为你的财富。”只有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那些人可以用更方便的方式学习,看似轻松,其实对自己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72、感觉这些话,鲁藏三丹还是听了,接受了。之后陆藏三丹邀请我去他家买的住处参观。原来塔尔寺里有一些空地,僧侣的家庭会盖一些房子,可以作为拜访僧侣时居住的地方,也可以作为朋友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僧人家庭中买卖。我和一个12岁的和尚一起去的。我看到一个不错的房子,可以容纳几个人。鲁藏山丹说,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住在这里。
73、想了一下,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有点害怕,想着如果梅愿意一起来,我们都感受一下一起住在塔尔寺的感觉。我跟鲁藏三丹说,我没跟朋友说,所以还是要回朋友家,不然朋友会担心的。如果我的朋友明天能和我一起来,我们一起呆一个晚上。
74、看到天色已晚,我提议回去。鲁藏三丹看到我对他放在那里的一排书很感兴趣。他拿出一本,说会给我。我让他在书上写下他的名字。他写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和藏文名,还有他的邮寄**,表示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写信和他讨论。
75、一片漆黑。如果他们不送我,我不知道怎么离开这里。臧三丹和小和尚一直送我到门口,看着我走远才放心离开。
76、梅已经等我很久了。她真的很担心。幸运的是,我及时回来了。不然她已经在琢磨要不要找朋友打听我在塔尔寺的情况了。我跟她说了晚上待在庙里的事,她好像挺不信任的,很放心。我仍然觉得一个人住在那里不安全,所以我忘记了住在那里的想法。
77、这本书是宗喀巴写的,专门讲佛教中的“中观智慧”。“中观”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本书对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个概念很有帮助。感谢加措,有了这本书,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藏传佛教的窗口。宗喀巴对佛教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藏传佛教。通过看这本小书,我觉得佛陀创立的佛教很有智慧,在我看来很像哲学。
78、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从那以后,我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9、我的**之旅注定是一次深入了解藏传佛教的旅行。期待我的**之旅。
80、从那以后,我心里就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我会努力克服困难,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要走完这一趟!
81、我很享受今天的旅行,认识了两个特别真诚的朋友,得到了两本很有意义的书。这两本书还在我的书架上!
82、对于喜欢佛教的旅行者来说,这是一次终极的冒险,你的灵魂会得到终极的洗礼。这一切都很奇怪,很微妙,会给你的生活带来震颤和信心。
三、塔尔寺简介塔尔寺图片大全高清图片
1、青海塔尔寺的三绝是什么2、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3、塔尔寺简介4、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青海塔尔寺的三绝是什么
塔尔寺三绝是壁画,堆绣和酥油花。
壁画简介: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堆绣简介: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唐卡有卷轴唐卡,刺绣唐卡,提花唐卡,贴花唐卡和宝石唐卡几种。其中堆绣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
酥油花简介: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塔尔寺三绝是壁画,堆绣和酥油花。
壁画简介: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堆绣简介: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唐卡有卷轴唐卡,刺绣唐卡,提花唐卡,贴花唐卡和宝石唐卡几种。其中堆绣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
酥油花简介: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壁画简介: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堆绣简介: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唐卡有卷轴唐卡,刺绣唐卡,提花唐卡,贴花唐卡和宝石唐卡几种。其中堆绣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
酥油花简介: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堆绣简介: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唐卡有卷轴唐卡,刺绣唐卡,提花唐卡,贴花唐卡和宝石唐卡几种。其中堆绣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
酥油花简介: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酥油花简介: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伯**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伯**。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塔尔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
塔尔寺简介: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评定为AAA**旅游区。
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塔尔寺简介: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评定为AAA**旅游区。
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评定为AAA**旅游区。
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评定为AAA**旅游区。
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评定为AAA**旅游区。
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土族信仰**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园、蔷薇园、松柏园、**园、**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关于塔尔寺图片和塔尔寺的简介和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