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潭柘寺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潭柘寺秋天什么时候去合适,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潭柘寺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北京潭柘寺的名字有什么由来
1、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始建于西晋时期的307年,是北京最古老古寺。
2、潭柘寺建寺之初,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后来竟然逐渐破败。
3、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幽州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
4、在当时,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能灌溉附近**的土地农田。因此,华严祖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
5、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二、潭柘寺求什么灵
1、首先,建议善男信女们洗漱净身,沐浴洁面后再去敬香拜佛。第二,去潭柘寺前,请几炷纯天然的佛香,向佛传达自己的祈求与愿望。第三,烧香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香,高举过头作揖后**香灰里。第四,焚香后便可进殿拜佛,记住要走右边的门且不能踩门槛而入。然后双手合什,虔诚拜之,三拜即可。跪拜时可以许下自己的愿望,诚心拜佛,佛自然会佑之。然后从右面进后殿,继续拜佛。
2、潭柘寺,因处京城远郊约三十里之遥的门头沟区东南的潭柘山麓,且山路曲折漫长,故游客并非很多。但许多老北京都以一游潭柘寺为生平一愿。其中一因是“未有北京城,先有潭柘寺”,潭柘寺之龄,至今已有一千七百零二年了。另一因则是此寺素有皇家寺院之说,自明代的明成祖皇帝曾亲临一游始,从此令寺名大闻天下。
三、“潭柘寺” 怎么读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1700多年前,历史非常悠久。曾经规模极大,传说明故宫便是仿造这里建造,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谚语。寺院受历代皇家重视,香火极旺。而且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建筑古老精美,风景非常不错。潭柘寺现在的面积不大,寺院区的长宽大约都在300米左右,分布着寺院的主要建筑和多棵参天古树,在此步行参观大约2小时左右。
塔林是寺内圆寂的**存放舍利的骨灰塔组成的,潭柘寺的塔林以灰白两色为主,处在僻静的树林之间,在此散步参观十分安静,感觉古朴安然,也可以拍出非常不错的照片。参观传统寺庙建筑参观塔林之后便可从山门入寺,寺内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建筑,左右两侧有梨树院、行宫院等,都可以步行一一参观。
四、潭柘寺的来历
潭柘寺坐被朝南,传闻潭柘寺是按照后天八卦方点阵图建造的,上乘天地造化之理,下合物我协调之功。
关于潭柘寺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千年前某个夜晚幽州都督正在千中休息,忽闻外面传来和尚念经的声音。
连续出现两晚之后,都督就差遣手下前去打探,发现是一位僧人。
其诵经声竟能传至数十里之外,都督暗自称奇,便遣手下去请僧人一叙。
僧人法号华严,都督敬仰华严和尚法力高深,便问他有何需求,华严答曰:想在京西宝珠峰下立寺敬佛。
都督应了,给他开具了占地文书。
华严回峰下讲经,峰前有一大水潭,名曰青龙潭,青龙潭内有一老龙,每逢华严讲经时皆在潭内聆听,得闻华严想在此地修寺礼佛,看上了青龙潭,老龙感于华严点化之功,是夜便带着湖水腾空而且,留下了一**空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潭柘寺的雏形,这就是潭柘寺来历的传说故事。
省耕郊外鸟声欢,敬从祗林拥入鸾。
法苑风飘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鸣喘。
含桃密缀红珠时,嫩箨新抽碧玉竿。
胜地从容驻清华,慈云镇日护岩峦。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
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
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
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
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五、谭柘寺如何读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关于潭柘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