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阅读 / 正文
高成 时拾史事
在许多吃瓜群众的心目中,李治就是一个懦弱的傀儡皇帝,如果阅读相关书籍、文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论断;“李治前期被长孙无忌操纵,后期被武则天掌控,在位三十四年,连个‘辅’字都谈不上。”此观点主要来源于《新唐书》,但仔细研读正史中列出的史实,会发现这样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关于长孙无忌的事情我们之前说过多次,杀他是李治的主意,在此不再赘言,今天主要讲讲唐高宗后期,他有没有被武则天架空。
趁病重夺权?
为什么说武则天架空了唐高宗呢?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显庆五年十月,三十二岁的李治突然发病,变的头晕目眩,眼睛看不见东西,于是让武则天帮着处理部分朝政。看到这里,有人下意识认为:唐高宗的身体既然到了这个地步,自然是无法理政了;因此,武则天趁虚而入,大权独揽。可是这个观点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唐高宗虽然身体有恙,但并非时时刻刻皆是如此,他的病只是有时发作;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病痛虽然折磨人,但并不影响智力,只要情况允许,唐高宗照样可以处理军国大事。我们可以通过史书中的一些事例窥见一二。
麟德二年十月,李治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途中经过寿张城,得知有一户张姓人家九世同居,未曾分家,北齐、隋、唐三朝政府都予以表彰。没想到竟有如此家族,李治非常感兴趣,亲自来到张家拜访,询问其中奥秘。张家人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唐高宗,高宗看后很满意,赐给他们布帛。离开寿张后,李治登临泰山进行封禅,结束后,车驾至曲阜,遣人祭祀孔子;至亳州,拜谒老君庙,直到四月份方才回到长安。如果整天头晕目眩,不可能在外地奔波数月,主持多项繁琐的活动,完成封禅大典,并懂得“忍”字含义。
(乾陵)
八年后,上元元年,李治驾临翔鸾阁,让雍王李贤坐镇东朋,周王李显在西朋,两人进行比赛。郝处俊得知后劝谏说,现在两位皇子年龄还小,应该学习孔融让梨才对,怎么能鼓动他们互相竞争呢?万一身边再有小人搬弄是非,恐怕不利于兄弟间的和睦。李治认为很有道理,当年父皇李世民和隐太子李建成手足相残,殷鉴不远,要想防止悲剧再度发生,必须从小事抓起。“卿远识,非众人所及也。”李治夸奖了郝处俊一番。此事也间接说明李治的头脑非常清醒,懂得教育皇子。
永淳二年,李治派宦官到南方收集异竹,准备移植到皇家苑囿。这些宦官仗着自己是为皇帝办差,暴虐无比,为害地方。荆州长史苏良嗣将其囚禁,上奏道:“致远方异物,烦扰道路。恐非圣人爱人之意,又,小人窃弄威福,亏损皇明。”李治收到奏章,非但没怪罪,还对武则天说:“吾约束不严,果为良嗣所怪。”下令将竹子抛弃,扔到江中,并慰勉苏良嗣。此时距离唐高宗驾崩仅剩一年多,虽然疾病越来越厉害,但他依然能够倾听大臣的意见,做出合适的决策,一点都不糊涂,更不会完全不能理政。
高宗掌握军队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好多人喜欢引用的,《新唐书》说上官仪死后:“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资治通鉴》也说:“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大意是自从上官仪死后,武则天就大权独揽了。其实这只不过是作者自己总结出来的观点,要是仔细看了史实,就会知道这个结论并不切合实际。
在中国,谁掌握了军队,那么他基本上就拥有大权,唐高宗统治时期,边境并不太平,对外战争时有发生。史书明确记载军中将领都由李治亲自任命,武则天无法染指。不少名将在高宗朝风生水起,却在武后当政时因政治原因人头落地。有军队作为坚强后盾,李治手中的权力又岂会丧失?
仪凤二年,唐高宗下诏发兵十八万讨伐吐蕃,任命谁为主帅呢?刘仁轨推荐李敬玄,因为他和李敬玄有矛盾,刘仁轨平时向朝廷提出建议,总被李敬玄阻挠,双方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此番选帅,刘仁轨知道整人的机会来了,李敬玄并非帅才,推荐他出征,肯定得吃败仗、颜面尽失。于是对李治说:“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李敬玄知道刘仁轨不怀好意,反复推辞,拒绝入坑。可是国家正处危难之际,李治又很信任刘仁轨,就同意了他的建议:“仁轨需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率领部队痛击敌军,八战八捷,李治任命其为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寄语道:“卿有文武才,勿辞也”。
调露元年,突厥为患,李治大宴裴行俭,说:“卿有文物兼资,今授卿二职”。先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后又任命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十八万北伐。此次跟随裴行俭出征的副将程务挺,也是高宗不断提拔的将领,几年后,武太后和宰相裴炎爆发了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程务挺秘密上表为裴炎喊冤,站错了队,被武则天遣人斩于军中,突厥人听说后开宴会,少一心腹大患,如果程务挺是武则天的人,他又怎会有如此下场?还有王方翼,武则天情敌王皇后的亲戚,在唐高宗时代也是屡立战功,成长为名将。武则天不是不想整他,无奈大权在高宗手上,力有未逮,等高宗驾崩,程务挺被杀,武太后终于找到了机会,特意把王方翼牵连进来,先抓进大牢,后流放崖州,王方翼六十三岁了,久经沙场,年事已高,没能熬过打击,病死途中。
宰相也由李治任命
除了军中将领,宰相也是唐高宗自己任命的,他们不是武后的人。比如上元二年,李治病情加重,希望暂时退居幕后,让武则天代管国事。皇帝有这样的想法,郝处俊表示反对,说大唐江山是高祖、太宗传下来的,陛下怎么能完全交给天后管呢?对此,中书侍郎李义琰也表示赞同:“处俊之言至忠,陛下宜听之。”见状,李治不再坚持。此后郝、李二人当上了宰相,生前都没有被武则天打击报复。要知道两人是在朝堂明目张胆地反对武则天执政,如果武则天已经掌握大权,他们哪里敢这样做,就算做了,也难逃打击报复,至少宰相是干不了了。事实证明武则天确实记恨郝处俊,十几年后,等到她独揽大权,郝处俊虽已死,可子孙、坟墓尚在,武则天杀死了他的孙子,派人挖开墓葬泄愤。
李义琰担任宰相期间,为改葬父母,要求舅家迁坟。唐高宗听后怒不可遏,说:“义琰倚势,乃陵其舅家,不可复知政事!”李义琰听说后心里不安,赶紧上奏说身体有病,希望朝廷批准自己退休,李治准奏。这时距离唐高宗驾崩只剩几个月了,他还是可以任免宰相,发挥作用,假如皇帝是个懦弱的傀儡,李义琰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再如唐高宗的托孤大臣裴炎,那更非武后之人,废黜中宗李显,裴、武两人都想掌权,一方想革唐命,一方想当霍光,最终裴炎以失败告终,斩于都亭,牵连了一批人。而大兴告密之风、任用酷吏,实际上就是武太后在清洗官僚系统,将反对派大杀特杀,若官员都由自己任命,和太后一心,哪里用得着做这些缺德事。
(洛阳龙门石窟)
正常任免高级官员外,永淳元年,李治一度有突破惯例的举措。太子李显能力平平,李治很不满意,绝望之余,把希望寄托在皇孙身上,下旨立李重照为皇太孙,还想给太孙开府,配置僚属。吏部郎中王方庆说:“未闻太子在东宫而更立太孙者也。”您老的想法没有先例啊,李治说:“自我作古,可乎?”从我这里开始,你说可以不?王方庆立即表示赞同:“三王不相袭礼,何为不可!”李治说话的份量可见一斑。
外戚没有得到重用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权力大小,还可以从一批人的宦海沉浮中表现出来,那就是外戚。唐高宗在世时,武家子弟虽然有官职,但没有被重用,更别说提拔到六部尚书、宰相。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曾建议女儿,以退让为名,将武元庆、武元爽、武惟良三人调到地方任职。为什么呢?因为武元庆、武元爽并非杨氏所生,他们的生母是相里氏,贞观年间武士彠病故,二人联合表兄弟武惟良对杨夫人无礼。如今时来运转,武则天当了皇后,杨氏贵为荣国夫人,当然可以公报私仇了。
武则天认为母亲的想法很有道理,就报告给李治了,抑制外戚,从我们家做起,那几个姓武的,陛下想怎么弄就怎们弄。皇后如此大度,李治求之不得,当年长孙无忌这个大外戚给自己造成了多少麻烦呀,如今皇后没有为兄弟们谋取更高的官职,反而打压外戚,着实可敬。于是调武元庆为龙州刺史,武元爽为濠州刺史,武惟良为始州刺史。不久,元庆、元爽都在地方去世,武惟良、武怀运、贺兰敏之死于非命。
武则天真的不想用外戚吗?当然不是了,她不想用自己讨厌的人,再加上高宗手握实权,对外戚有防范心理,武后纵想提拔也有心无力。等到高宗一死,局势大变,武太后马上在东都建武氏七庙,封武承嗣为礼部尚书,武三思为夏官尚书;武懿宗为洛州长史、左金吾卫大将军,其父在高宗时不过官至仓部郎中。一时之间诸武用事,个个升职加薪,登上人生巅峰,与高宗时的谨慎收敛大相径庭。
(武后行从图)
人们总是以为武则天和唐高宗是对立关系,后者恨不得把前者废了,实际上他们还是以合作为主。像对外征讨、任免官员这样的军国大事,必须由李治拍板,但由于他身患无法根治的心脑血管疾病,又不得不把一些政务交给皇后处理。武则天的才能足以胜任繁重的国事,加之又是女人,自觉抑制外戚,没有显赫的门第,真是辅政的绝佳人选。只是千算万算,没想到她最后会选择称帝,在当时的背景下,武周政权必然是一个脆弱的短命王朝,它的速亡是难以避免的,武则天风光一阵,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儿子,回归李唐,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权,难逃一世而亡的噩运。
【往期回顾】
这是#梦回初唐#系列第 45 期
上一期是:(文章链接)
【参考文献】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可爱的作者】
作者新浪微博/博客昵称:“高胜寒1995”,里面有更多精彩文章\(^o^)/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时拾史事读者群号30428330,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本文作者:时拾史事(今日头条)
- 搜索
-
- 05-29晚清4大名臣中,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到底谁更厉害?答案很准
- 05-29为避嫌“高考移民”,12岁神童穿越五省回乡应考|午后余味
- 05-29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国古代是怎么打贸易战的
- 05-29小说:帝辛口味重,妃子拒绝之后,他竟怒杀两个大臣
- 05-29英国人说中国人都信奉基督教才是“文明曙光”,英国期待这种曙光
- 05-29我国古代传说的四名女医学大师
- 05-29清朝灭亡前,爱新觉罗家族为何不考虑迁回东北?
- 05-29曾经的日本第一金银矿山:新泻县佐渡岛
- 05-29此皇帝临幸过五千多嫔妃,留下数千位子女,发展到如今有百万后裔
- 05-29千古忠臣说“满足一条件我便投降”,敌国皇帝却选择痛下杀手
- 9999℃血战台儿庄幸存老兵,少将师长:别叫我将军,我只是个抗战老兵!
- 9998℃《琅琊榜》的4个遗腹子,同命不同运,也难道萧元启会黑化了
- 9998℃美国科技股见顶?或是迎来调整期
- 9996℃历史上这些皇帝的经典语录,你知道几个
- 9995℃民国首富盛宣怀:当年仅佣人就有二百七十七,今后世子孙家徒四壁
- 9995℃三张表,三段话,轻松了解中国历史
- 9994℃你不知道的十大野史
- 9993℃燕王朱棣造反成功的原因只有两个字,皇长孙朱允炆恰恰没有
- 9992℃他可能是明代锦衣卫头头里死得最奇葩的一个,不好意思我没忍住笑
- 9991℃不是肝癌,而是胆囊腺癌:孙中山先生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 05-28他生前骁勇善战,建功沙场;死后守护百姓,永世流芳
- 05-28徐志摩为爱选择与妻子离婚,为何林徽因却坚持放手,与梁思成结婚
- 05-27如果扶苏、韩世忠等人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啥
- 05-27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唯有一首入选小学教科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05-27民主不是好东西!百年前一名士写长诗揭露了美式民主的虚伪与丑陋
- 05-27重大史料汇编中出现的低级错误
- 05-27刘邦死后他的后宫怎么样了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 05-27古丝绸之路的沿线风光,风景美不胜收,看看有你的家乡没?
- 05-27他是刘邦身边最聪明之人,刘邦忌惮下属权势;遂辞官回家养老
- 05-27古代的告老还乡是现在的退休制度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历史 (14218)
- 中国古代史 (12213)
- 清朝 (7994)
- 历史 (6068)
- 唐朝 (5408)
- 明朝 (4594)
- 汉朝 (3801)
- 宋朝 (3628)
- 环球网 (3573)
- 康熙 (2440)
- 中国近代史 (2424)
- 雍正 (2335)
- 乾隆 (2265)
- 曹操 (2232)
- 中国 (2230)
- 公司 (2190)
- 台湾 (2119)
- 市场 (2052)
- 经济 (1911)
- 春秋战国 (1885)
- 日本 (1842)
- 唐太宗 (1826)
- 武则天 (1751)
- 刘邦 (1614)
- 娱乐 (1614)
- 文化 (1592)
- 企业 (1552)
- 大大 (1508)
- 刘备 (1403)
- 慈禧 (1397)
- 婚姻 (1388)
- 文物 (1374)
- 投资 (1369)
- 朱元璋 (1329)
- 美女 (1316)
- 手机 (1246)
- 岳飞 (1206)
- 诸葛亮 (1186)
- 汉武帝 (1175)
- 美国 (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