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图片?拙政园著名亭子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拙政园图片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拙政园著名亭子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苏州拙政园与哪些园林齐名
  2. 拙政园和博物馆在一起吗
  3. 苏州园林花窗图片有吗
  4. 拙政园是什么样的

一、苏州拙政园与哪些园林齐名

提到苏州这座城市,总是与园林建筑、江南水乡密不可分。世界园林**,中国园林看苏州,苏州园林无疑是世界古典园林的典范,至今,中国有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便独占其二。

苏州园林大大小小很多,留园的面积虽然小于拙政园,但是相对更加私宅化,更为宁静。

我们订的民宿就在留园的附近,看了一下地图,大约有1.2公里,沿着路就差不多到了观前街,在这里有很多三轮车师傅在拉客,看着挺有趣的但是感觉不怎么安全,听身边一位苏州的朋友说,坐这些车可以直接到留园,一个人的车费大概是5元,但是一路上他们会和你推销什么旅行社代理联票,千万别信,基本上都是骗人的。

在园门口,你可以直接在机器上面刷支付宝购买门票,淡季45旺季55一人,但是一定要记得带**。

比较幸运的是,进去之后刚好碰到一队旅旅行团的有导游在讲解,于是我们也跟着走了一段路,听说了留园名字的由来。导游说,留园其实原本不叫作留园,是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刘蓉峰的人辞官之后买下了这个庄园,并重新精心设计,在园内种植了许多“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于是主人起来名字叫“寒碧山庄”。

后来刘家逐渐没落,加上战乱纷纷,刘家大院后来也易了主,新园主在整理花园时,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一行大字“长留天地间”,据说还是刘伯温的手迹,园主人新乡,这座花园经历了多次战乱,如今仍保留下来,那一定是这个留字起了作用,所以更名为“留园”。

话说得有点多了,我们继续开始我们的旅行。

留园虽然说不大,但是里面还是颇有氛围的,运气好的话,你能够看到池子里有人正在表演,一个书生装扮的人在船头吹着笛子,一个书童装扮的人在船尾撑船,笛声悠扬,小船就这样随意驾驶着,我想,曾经的**之子唐伯虎也是这么个模样的吧。

继续往前走,竹叶的风声细密绵远,我们来到了“活泼坡地”和“盆景园”。

活泼坡地是我在留园里最喜欢的一处了,不管是名字还是看在眼里,念在心中都比较轻快,活泼坡地其实是一座架在小溪丧的水阁,游客在此小憩,临水听风,镜中有声,充满诗情禅意,给人心灵以安慰。阁内梁上有一块木匾,墙上有一副金玉花鸟山水画。

这里不得不说留园的房间了,留园的房间看上去都极为气派,宽敞明亮,一副大户人家的模样,而且房间里面的书画有很多,可以看得出主人是一个爱书画的人,是一个会收藏的人,像我这种门外汉,也是很难欣赏得来。

留园的窗也是很有特色,我拍了很多留园的窗,它的窗大多都是几何形状,因为之前也是大宅,所以很多窗都有木质的透雕,我觉得苏州园林的一大点就是门窗的设计,感觉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留园以前的主人信佛,所以在为园中景色命名的时候常常是结合禅境与自然风景,又直白又伤口,可以算是我最喜欢留园中的一处,比如说“闻木樨香轩”“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想起当年第一次在书中读到“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的时候九只觉得亭子名字还能取这么长,年纪渐长之后才体味到那种潇洒从容又欣然自乐的境界,也算是那个年代一种属于读书人的悠然吧。

园东南部主景为围绕着冠云峰的一组建筑,说起这冠云峰,也算是大有来头,这可能是天底下最出名的湖石奇峰之一了,冠云峰背后有一座冠云楼,在周围的建筑中属于最高,但是在仙苑停云中任何角度观赏冠云峰,你会发现冠云楼均比它矮。关于冠云峰有很多传说,在此也不做多赘述。

留园的游客也非常多,即便是在淡季期间,八点多就有导游带团进来了,我也只享受了几十分钟的清净,之后就在园子里面闲逛,虽然说留园紧致,但奈何看的都是人头,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一定要早起。

总结一下,留园比拙政园要小得多,游客进来会显得更加拥塞,留园和拙政园虽然说同属四大园林之一,但是两个园林的风格截然不同。

拙政园以大著称,留园相反,恰以小而闻名,面积既然小,风格当然与拙政园的大气、深邃不可比拟。但是,留园的特长就在于它更注重对空间的利用。留园虽占地只有三十余亩,但却是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精致园林的集大成者。

二、拙政园和博物馆在一起吗

1、拙政园和博物馆只有一墙之隔,是在一起的,大约花费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游览完成,之前的时候园林博物馆是拙政园的一部分,是之后的时候才分离出来的。

2、在拙政园与太平天国忠王府之间的石门中间就是苏州园林博物馆,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主题的博物馆。

3、博物馆里面都是一些关于世界园林、中国园林的介绍,简单的语言就可以让游客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博物馆的面积比较小,只有弯曲的小径,在狭窄的空间造出了一幅幅园林画面。

4、园林博物馆分为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等,主要是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的方式介绍中国园林,还有园林历史以及背后的成因。

5、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和狮子林、沧浪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还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是去苏州旅游不能错过的古典园林之一。

6、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78号,是四大名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精华部分在中园的位置。

三、苏州园林花窗图片有吗

苏州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假山、水源、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物质(园素)所组成,其中园林建筑,若无精美的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将大打折扣。苏州园林花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苏州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苏州园林的花窗可谓江南园林之窗典范,只要来苏州园林走一回细加品赏,每一个园林就是一座花窗的微型博物馆。

又称“月洞”,即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形状。其特点:外来之景如画一般镶嵌“画框”之中,他人观镜中之人犹如一幅动态的肖像画。观赏的角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如狮子林“立雪堂”南墙面即有数个“月洞”空窗,每个空窗景色多不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月洞”也不拘泥于满轮圆月这种形式了,也有“弦月”“梅花”“桂叶”“花瓶”“双菱”“六角”等形状。如站在留园石林小院之南的“洞天一碧”小屋内,面东墙上有“六角”空窗将墙隅空地生长的修竹与秀石框入窗,极富雅意。著名园林学者同济大学的教授陈从周先生还特地将此窗景刻意印在他所著的《苏州园林》的封面上。一般空窗既有用水磨清砖作边框的,也有用砖砌成一定形状再用纸筋石灰抹涂。

即将窗安装于半墙之上。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常运用。如苏州沧浪亭内“翠玲珑”是以观翠竹为主题的建筑,小巧精雅,南面植竹档前面围墙之外不佳之景,北栽竹形成翠林,遮掩“五百名贤祠”,以缓庄严肃穆之气。而南北之墙,各布置一排半窗,落座室内,白日满院鲜翠映入眼中使人爽心;月夜凉风微起“墨竹”轻舞,尤如动态的水墨画。

其窗有多种款式,拙政园的“玉壶冰”,其半窗花样是冰裂纹式,这与建筑功能、室内陈设、匾额之名、及主人的喜好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

又称“隔扇”,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在苏州园林中,长窗是最实用的窗之一。这种窗开之,人可出入、通风、采光;闭之有采光、保温,居室内能赏室外美景的作用。

长窗有四扇、六扇、八扇之分,扇数的多少一般依据建筑开间大小而定,一般多布置于厅、堂、馆、轩。这种窗上部分的窗格通透明亮便于采光,窗格花纹也有“海棠十字”“菱花”“冰裂”“如意”等十多种形状。长窗的夹堂与裙板既有素面板,也有经过精雕细刻的花板。花板内容有花草、山水、人物、动物、诗词等。耦园一处长窗的裙板也极具特色为雕刻漏空式。也有从上至下一通均为明窗,如拙政园的“远香堂”。

长窗内外开向也有讲究:一般建筑无外廊者多向外开,它的裙板朝外者多无雕花图案,而雕花则在里面;建筑外有廊的长窗多向内,以避行者不便。也有不依传统方去做的。有的房屋一侧的长窗朝内开,另一侧长窗朝外开,如狮子林。也有的全部向外开,或全部朝内开,如拙政园东部“秫香馆”与怡园的“藕香榭”则全部朝内开。

亦称纱隔,与长窗颇相似,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以纱窗来分隔空间,它避免了砌墙造成的呆板,不仅增加了文化内涵,也显示园主的富有。

纱窗一般不用明瓦(即蚌壳经特殊加工成半透明状约6~8厘米见方的薄片)作遮挡,而是钉铺绢纱或者布置书画。如留园“金玉满堂”即布置书画,人们在游园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书画艺术,又如在该园的“五峰仙馆”内的纱隔上绘、写书画,藏与露尽在其中。怡园“梅花厅事”纱窗中夹堂采用半透玻璃替代绢纱,网师园集虚斋纱隔巧妙地将楼梯隐藏在后颇有实用和艺术性。

又称支摘窗。为何称“支摘窗”?即窗分上、中、下三层(但也有二层式的和合窗),上层、二层做成可支起放下的窗,而下层一扇则做成直立式,拔掉木插销可将窗摘下。这种形式的窗,一般窗成长方形,也有其它式样。下层为何不做成和合式?因为此窗高度一般与人体高相近,如果做成和合窗就会妨碍人的行走与采光了。

象此类形式的窗,在苏州园林中运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如今它的做法与结构也有了变化。如艺圃的“鹤柴”东边之窗和“延光阁”临水南窗、留园“明瑟楼”及“远翠阁”、拙政园的“香洲”和合窗,耦园的和合窗,虽然功能相似但款式还是有区别的。此类窗与其它窗相比优点在于:临窗平眺视野宽阔,园中远近美景尽收眼底。

又称透花窗,也称花墙洞、洞墙,这是一种在苏州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也是运用得非常广泛的窗。它主要布置于园林中的隔墙或游廊等处的墙上)。由于这种窗形式活泼多样,既能单窗自成一景,又能数窗了形成组景,可为隔而不堵,漏中又续,因此产生了上百种以上的款式造型,其漏窗的题材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植物、人物、文化、等方面。

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漏窗可分搭砌和捏塑两种类型。

搭砌造型:材料多用瓦片、狭薄青砖、木头、毛竹等;常见的图案有鱼鳞、秋叶、破月、套钱、软景海棠、波浪、球门、九子、书条、竹节、定胜、条环、菱花、橄榄、梅花、冰纹、宫式万字、六角穿梅花、宫式万字、冰纹、葵花、灯景、如意等式样,也有采用特制的模子将陶土放入其中做成一定形状,表面刷釉,入炉窑烧制而成,也有在砖状胶泥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入窑烧制后细磨,再行砌叠。如藕园鹤寿亭两侧墙上。

捏塑造型:内框图案多以铁丝为主要材料,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捏拿成骨架,缚以麻丝等物,再以掺和有水泥成份的纸筋灰浆堆砌,反复多次修改逐渐达到设计结果。捏塑漏窗因其工艺复杂费时费力,目前在苏州各园林中数量虽然并不多,但堪称经典的倒有许多处:沧浪亭“翠玲珑”的一处墙面上巧妙地安放了具有季节象征的柳树、荷花、石榴、蜡梅漏窗一组,形成春、夏、秋、冬四时景观。狮子林的一处粉墙也塑有“琴”、“棋”、“书”、“画”,四雅漏窗四幅亦颇具文化与艺术欣赏价值。狮子林是苏州园林中捏塑漏窗颇多的园林。耦园除了上述几种漏窗类型和材料外,游廊上还有纯木质漏窗不仅奇趣也极具欣赏和艺术价值。

横风窗又称横披窗,安装于长窗之上,即上槛与中槛之间,窗多为扁长方形。留园的“涵碧山房”,南北两侧长窗之上即为横风窗。

地坪窗与半窗颇相似,但是窗下部并不是用砖头所砌成的半墙,而是采用木头钩栏托顶,为阻挡风雨或通风清洁,钩栏外一般还安装有雨搭板,钩栏与雨搭板均可拆卸。例如苏州的留园就有“西楼”、“揖峰轩”、“林泉耆实之馆”等数处,它们简朴与精雕不一,各俱特色。

四、拙政园是什么样的

1、拙政园,是苏州诸园占地最大的一个园林。面积约62亩,由中区(拙政园)、西区(补园)及东区(归田园居)三部分组成。

2、中区在清朝初年归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太平天国的时候是忠王府。其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而且山林葱郁,很有江南水乡的情趣,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厅远香堂三开间,位于池的南岸,本来是作为宴饮宾客用的。由此可以欣赏园中四面的景物,尤其是北部山林掩映池中,风景最为佳秀。东南角的枇杷园,以轩廊小院自成一区,外面环绕着曲垣,里面种植枇杷、海棠、竹、芭蕉等植物,这里的建筑和漏窗、铺地等,都很细致精巧。北部池中有两个岛,杂土石堆出山形,山巅各有一亭,其中竹树幽深,鸟鸣蝉吟,是夏日的避暑胜地。岛的西北部有见山楼,登上它可以远远地看到虎丘(楼下叫藕香榭),四轩环水,传说是李秀成筹划军机大事的地方。池西南有飞虹桥通往小沧浪水院,这个地带轩榭翼波,廊舍精巧,前面可以看到湖山亭桥,就好像古画中一样。北面有旱船三面临池。上面悬挂着由文征明写的“香洲”匾额。在它的上面叫澄观楼。附近的玉兰堂,庭院闲静,素雅宜人。从此按着西廊到半亭别有洞天,穿洞门就可以到西区。

3、西区的面积最小,仅有十二亩半,所以它的水面回环有余但辽阔不足。建筑以南端之鸳鸯厅最大,它的北半部可以称做三十六鸳鸯馆,南半部称做十八曼陀罗花馆;夏日可观池中荷蕖水禽,冬季则可以欣赏院内的假山和茶花。隔池与扇面亭(与谁同坐轩)相望,北亭小巧玲珑,造型别开生面。北山还建有浮翠阁,上了阁可以俯览全园,又能借景垣外。下山往东走经过倒影楼,循临池水廊就可以返回中区了。

4、东区占地三十一亩,因为原来的建筑和山石大多已不存在,现有的为后来新建的。南端是全园的人口,有门廊、小院和兰雪堂一组建筑。园内又设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与中区间依墙构成复廊,开南北两个门相通。为了便于游览,这个地带的山池建筑布置较为稀疏而明朗,又植有**草地,和我国的传统造园手法颇为不同,是一种新的尝试。

关于拙政园图片和拙政园著名亭子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