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重庆大足石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足石刻的门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重庆大足石刻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1、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2、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重庆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4、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许多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对大足石刻宠爱倍加。
5、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
6、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六至九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7、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
8、以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就保存状况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二、大足石刻有哪些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其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共有五处,分别为北山石刻、宝顶山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门山石刻。下面就上述五山各列举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及介绍。
北山·转轮经藏窟·日月观音(六臂观音)
一般说来,千手观音造像少则几只手,多则几十只手,以示观音的三十二变相和四**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以达到“千”的涵义。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千手观音手中所执的各种法器,每一只手中还有一只眼,象征普观世界救苦救难。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象这样名符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画人难画手”,要画出一百只不同形状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刻一千多只,而且手的姿势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因此这尊千手千眼观音造像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
三、重庆大足石刻景点介绍
1、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2、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3、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4、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千手观音,约1006个。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
5、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四、大足石刻在重庆市哪里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西距成都约271公里,东距重庆约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大足石刻是石刻群的统称,包含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5处,一般人们所提及的大足石刻大部分都指的是宝顶山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约7.93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约37.1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53.30公顷。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约15公里处,海拨约527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包括以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道场。
大足石刻分布于大足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五、重庆大足石刻的传说
1、在大足石刻北山数珠手观音石像,称是“媚态观音”。她身高不过三尺,头戴宝冠,脚踏莲花,体态轻盈仿佛随风欲动,眼角嘴角含颦欲笑而又略略带羞。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关于这一尊石刻,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的故事,让后世为之动情。
2、据说,宋代有位老石匠想在北山雕一尊数珠手观音的女神像。可他设计了许多小样,都感到不满意。一天傍晚,他收工回来,闷闷不乐地坐到小溪边洗脚,忽然身后传来一阵少女的笑声:“瞧您的裤角都湿了。”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十三四岁的牧羊小姑娘。小姑娘见老石匠不无谢意地瞧着自己,不由得抿嘴含羞一笑。她那善良的心地和妩媚的样子,一下子激发了老石匠的灵感。老石匠忘却了劳累,重返山上,披星戴月,鬼斧神工,照小姑**神态将这尊人情味极浓的女神石像一气呵成。
关于重庆大足石刻和大足石刻的门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