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重庆大足石刻简介,以及重庆大足石刻一日游最佳攻略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大足石刻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南山石刻造像缘起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属道教造像。明清两代稍有增补。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山摩崖石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足石刻
二、大足石刻睡佛的介绍
1、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这尊佛像是横卧着的,人们就叫它卧佛。佛经里没有这种叫法,应该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实际上就是死了的意思,但它和一般人所说的死又不一样。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修行**,从生老病死以及各种**忧虑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入“不生不死”、尽善至美的理想境地。这也是众生皈依佛法后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2、释迦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在释迦面前从地里涌出18**,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表现了**对逝者崇敬厚爱而依依眷恋之情。
3、佛像的正中有一香案,上面摆着香花水果等各种供品。香案上香烟缭绕,上达云端。云端上有女像9人,有说是天女,有说是释迦眷属。如是眷属,中间是释迦母亲摩耶夫人,左边是他姨妈。摩耶夫人生下释迦几天就死了,释迦由他姨妈带大,右边是释迦的妻子,是邻国的一个公主,长得非常漂亮。这三个都比释迦先死,她们在天宫闻得噩耗就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手捧鲜花水果,迎接释迦圣灵。
三、大足石刻简介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12月1日在**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四、重庆大足石刻的详细**在哪
1、详细**: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大足石刻风景区。
2、重庆市内于【菜园坝长途汽车站】或者【陈家坪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大足县的高速公路直达大巴。时间90分钟,车费单程50左右,视季节变化不同程度上涨和下调。大足城区-宝顶山,打车约20分钟;大足城区-北山,打车约5分钟;宝顶山-北山,打车约50-70元。
3、**时间:8:30-18:00;17:30停止入园;其中景区内各景点**时间详见景区现场公示。
4、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以佛教题材为主的摩**刻(石窟)的总称,包括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处,在这里可欣赏到保存较好的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
5、石刻群中,较为集中的是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宝顶山和北山石刻分别售票,也可以购买联票,两者相距十几公里。石刻群的其余的三个景点,地处比较偏僻或者还未对外**。
6、位于大足城区东北约15公里处,由南宋名僧赵智凤主持营建。有大、小佛湾等共十三处景观,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这里有多幅生活场景和佛经中的故事,其中以大佛湾的“六道轮回图”和小佛湾的“十恶罪报图”最为独特和直观。
7、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区以北约2公里,开凿于唐代,止于南宋时期。北山石刻的佛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佛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薄衣贴体具有唐代风范,仪容秀丽又是宋代石刻的特点。
8、此外,北山石刻中的碑碣也非常珍贵,比如: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是宋代书法家蔡京所书,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OK,关于重庆大足石刻简介和重庆大足石刻一日游最佳攻略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