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玉华洞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玉华洞的知识,包括将乐县玉华洞洞内风景介绍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玉华洞景点介绍
雨花洞,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南部的天阶山脚下,是福建最大的石灰岩洞。玉华洞被誉为“形如贾敏山,人间是美丽的瑶池”。玉华洞全长10公里,主洞长2.5公里,被誉为“岷山第一洞”,是中国四大名洞之一。雨花洞之所以叫雨花洞,是因为洞内的钟乳石洁白如玉,色彩斑斓。据说这个山洞原来全是白色的。自宋代以来,人们一直在参观该洞,洞壁被火把熏黑。
华光余华东曾在一场暴风雨后出现。在阳光和光线的照射下,如梦似幻,变幻莫测。雨花洞的每一处景观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的名字。最生动的形象是“黑龙下海”、“童子拜观音”、“鸡冠石”、“瓜果满天”、“峨眉雪景”、“天之巨柱”、“马良神笔”、“嫦娥奔月”、“瑶池玉女”。
洞内有两条通道,由藏河洞、雷公洞、郭子洞、黄泥洞、西苑洞、白云洞等6个分支洞穴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齐膝深的小银河组成。有180多个景点,曲径通幽,钟乳石美不胜收。“鸡冠石”是雨花洞的洞标。它的形状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有一个倒三角形的鸡冠,底部有一个石头底座,就像摊位上的宝石一样。雨花洞入口在山脚,名“一阵风”;出口在山顶,叫“五更之日”,可以让人体验从黑暗到光明的风景。
雨花洞形成于2.7亿年前。它是经过三次地壳运动和亿万年的水流冲刷、侵蚀、切割,沉积在海底的石灰熔岩形成的。是典型的喀斯特景观,现在正处于成长期。这里是人间仙境,有自然风光,有如梦如幻的梦境,有自然的幻境。宋代理学家师洋、民族英雄李纲等都曾来此题词。幽深的雨花洞是洞穴疗法的“天然医院”。洞内温度常年保持18度,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前洞空气被洞内寒流吹出,前洞风力达4级,构成著名的“一阵风”。进了洞门,阴风一吹,寒气有点让人心寒。内道蜿蜒曲折,尽是神奇的景观,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栩栩如生,形态优美。深入到它的领地,大自然的精致、奇特、神秘令人惊叹。
“果果满天”是由遍布洞厅顶部的纠结而饱满的钟乳石,斜挂而下,如荔枝、菠萝、葡萄等。五颜六色的灯光打在上面,很美。“峨眉谢雪”四周漆黑的洞壁乍一看是白色的,但沟壑分明,就像白雪覆盖的悬崖,让人流连忘返。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踏雪游览玉华洞后,在《玉华洞游记》中称赞道:“此洞奇光夺目,遍幽奥”。
雨花古洞的美是一种自然美、灵动美。以风取胜,以水见长,以云取胜,以石求异的魅力,处处透露着大自然的神奇。它在钟灵更加美丽优雅,在中国溶洞景观丛林中大放异彩。
二、玉华洞**时间是什么
1、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因洞内**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是我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全洞总长约6公里,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深不及膝的小阴河组成。洞内小径盘曲,有“琼楼玉宇”、“渴龙饮水”、“朝天曙色”、“蓬莱叠翠”、“雄鹰**”、“风飘泪烛”等180多景,均为石灰岩溶蚀而成,其中尤以“仙人田”、“炼丹炉”、“荔枝柱”、“苍龙出海”、“童子拜观音”等形象最为逼真。进口为“一扇风”,风声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以使人体验到由昏暗转为光亮的景色。
2、1987年以来不断整修,遇斜坡砌石阶,过溪流架桥梁,主要观景处平缓宽敞,并装有彩灯衬景照明。玉华洞于汉初被人发现后,游踪不断。宋代杨时、李纲等曾游此洞。明徐霞客游后有此洞“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赞语。洞进出口处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来的摩崖石刻。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廖九峰为玉华洞修志7卷,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邑人廖云友重修《玉华洞志》。离洞1公里多的村庄里,有一口直径1米的圆井,小阴河的水由此涌出,水珠呈梅花状,纷纷扬扬,故名“梅花井”。有水泥公路直达洞口,洞口安放着徐霞客铜像,还建有擂茶馆、动物世界标本馆、荷花池等游览设施。
三、玉华洞在哪里
1、玉华洞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7公里处,面积43平方公里。玉华洞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因洞内**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
2、全洞总长约6公里,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小阴河组成。
3、玉华洞地处中**带地区,**度54,具**性气候特征,兼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属中**带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雨热同期,干湿明显,受季风及地形影响。
4、溶洞景点的形成是地质构造、活动与洞穴包气带空气、渗流的活动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程不但随时变化、互相参与、互相转换、而且仍在继续。
5、溶洞景观的物理成因为流水冲刷和沉积及崩塌。合酸水对碳酸岩的溶蚀作用在有流动的情况下加剧,流速与溶蚀可成正比。波痕、贝窝、沟槽为其主要特征。
6、玉华洞内的溪源,黄泥等洞发育的边槽非常壮观,这种形态与地下暗河有密切的生成关系。玉华洞内的白云洞为穹洞,穹洞的形成与后期崩塌改造有关,后洞附近的巨块崩塌物堆积有二十余米高。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玉华洞
四、关于玉华洞的传说有哪些
传说古代将乐有金华、银华、玉华三洞,都是奇巧壮观的洞府,洞中景致吸引着不少官绅士民前往观光。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出游银华洞,在洞里丢了还魂带、金扁担两样宝贝。此后,达官贵人争相来此游玩,既看景致,也想捡到那两样宝贝。如此一来,当地百姓可倒了霉,吃喝招待要摊派钱粮,田地都荒芜了。大家一气之下,一个晚上就把金华洞洞口和银华洞洞口封住了。从此,只剩下玉华洞一个好景致了。
五、玉华洞的洞内景点
玉华洞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深不及膝的小阴河组成。
洞内小径盘曲,有“琼楼玉宇”、“渴龙饮水”、“朝天曙色”、“蓬莱翠”、“雄鹰**”、“风飘泪烛”等166景,均为石灰岩溶蚀而成,其中尤以“仙人田”、“炼丹炉”、“荔枝柱”、“苍龙出海”、“童子拜观音”等形象最为逼真。
进口为“一扇风”,风声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以使人体验到由昏暗转为光亮的景色。一扇风通道长55米,宽2~4米,高1.5~4米。呈曲折走廊状往南北展布。来到洞口,一股强劲的冷风迎面吹来,这是由于空气对流形成的“穿堂风”。古诗赞道:“一窍虚含万象空,扶摇不断四时风。仙家待客无多物,凉风飕飕两腋中。”
进了洞口,向前走几步,风就小了。这时会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那就是灵泉。这是玉华洞的第一个支洞,也是整个玉华洞最低的一个洞厅,面积七、八十平方米,属于廊道略加扩大的洞室。洞底有井泉,泉水汨汨上涌。走进洞厅,前面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后面还有很深的“庭院”,到处都是“海石花”。
仙人田:这是七八丘翡翠色的石灰岩梯田。相传黄帝的药师赤松子采药炼丹的时候顺便开垦了这一垄梯田,他稍事稼穑,年年稻谷丰收。后来,他担心仙种传入人间,就施展法术将禾苗隐藏了起来。此后,凡人再也看不到田里的禾苗了。每逢春耕时节,这一丘丘梯田便水波盈盈,秋收一过,又变得干燥如故。自藏禾洞沿石阶而上,便到了雷公洞。洞内石笋和石钟乳十分发达,因**含有碳酸钙、铁质、方解石、石英等成分,整个洞厅色彩斑斓。洞底暗河水声隆隆,犹如雷鸣,故而得名。传说天上雷神每年都要下来巡洞一次,在这里休息。
峨嵋泻雪:古诗云:吾闻峨嵋六月积雪寒,欲往从之蜀道难。侧身西望路漫漫,古洞苍茫拄笏看。溶溶清影摇素壁,皎皎寒光落玉栏。当代诗人蔡其娇的诗中形容此间景象,说是“僵化的瀑布”“凝止的雪崩”!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的。
炼丹炉:古称丹鼎,据说这原是太上老君的器物,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把它砸了,后来才补好的,上面还有一道裂痕呢。炼丹炉是被赤松子借到玉华洞的。
中国地图:传说雷公洞本无泉水湿润,因雷神每年清明来此祭祀一次,是它的思亲泪水化作滴泉,即使天旱地裂也不会枯竭。滴水穿石,滴答水珠在石头上凿出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玉华洞全洞几乎都是石头,只有这洞里有一堆黄泥。它是石灰岩溶解后的次生粘土。洞长66米,宽25米,高13~24米。
擎天玉柱:擎天玉柱凌空矗立,气势雄伟。面上有龙纹,顶上鸾凤和鸣。“谁炼娲皇石,巍峨欲接天。凌宵三百尺,拔地几千年。远蚰群峰拱,层崖一柱悬、攀脐如可上,吾欲挟飞仙”。
瑶池玉女:高处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宫灯,灯下是一块巨石,石边上立着一片长条条、孤零零的石笋。绕到下方仰望,石头斜倾,玉女刹那间变成在大风大浪中奋力划船的渔家妇女。还有人说是莫愁女、是率众仙渡海的观音、是日本姑娘等。
风动石:又叫海狮顶石。看似有随时**的危险,却又随岁月流逝晃动千年。溪源洞呈长方形,长80米,宽20~32米,高低不平,高者十多米,低者则须躬身而过。此洞与黄泥洞上下相连.洞底有一溪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宽1~3米不等,长年不涸,四季水声潺潺。小溪两旁景点星罗棋布。
钟吕传道:也称“寿星对谈”,是传说中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故事。两人对坐在半山大石上,钟离袒胸飘髯,笑容可掬地注视着吕洞宾,正在畅谈着什么,吕洞宾仪态谦恭,凝神聆听教诲,手指还在不知所措地摆弄着。
马良神笔:这里是个动物世界,这些动物都是马良画出来又活起来的,有骆驼、猫头鹰、鸳鸯戏水、鲤上沙滩、蜗牛、马蜂窝等。
石钟:洞顶悬挂着一排钟乳石,以石块投击,铿锵之声悠然悦耳。传说这里是众仙欣赏美妙音乐的“仙乐厅”。玉华洞内不少石头都能敲出好听的声音,有的像钟(这里是编钟),有的似鼓,有的若琴,所以古**载,洞内有钟鼓之声。
雪山飞瀑:远处的绝壁上,两道石瀑布从天而降,飞流直下。石瀑高7米,宽13米。雨季可以看到淙淙流水沿着石壁折皱流下,这是片状水流长期溶蚀**的结果。
文豪肖像:巨石投影尤如文豪的侧面肖像。石壁上还有文豪留下的佳作。
鹊桥:相传每年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就在此桥相会。白云洞长90米,宽28—48米,高25米,其规模,当不亚于千人会场。洞内有时白雾茫茫。
五更天:前面“天际”出现鱼肚白,边上还有雄鸡报晓石,接着,右前方洞顶闪烁着一颗启明星。往前走,启明星变成了半个月亮。在空气湿度大、风小、洞口外有阳光的时候,半月旁还会出现一轮像彩虹一般的“佛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